構思撰寫這本小冊子的時候,一開始就不打算全面系統(tǒng)講解動物,這是教材、辭書的任務;作為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我刻意擷取動物生態(tài)、形態(tài)、行為有趣的素材,以提高讀物的可讀性和趣味性。這是受前蘇聯(lián)著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的代表作《趣味物理學》的啟發(fā)。我曾在一篇長文里提到,“他撰寫《趣味物理學》非常講究選材,寫的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有趣的知識,比如古時候祭司怎樣做假騙人,說明永動機從不存在。也引用凡爾納科幻作品里的材料,以增加閱讀興趣。有時也采取意想不到的角度講十分普通的知識,比如講向疾馳的汽車前面拋一個西瓜,這個西瓜就有可能變成‘西瓜炸彈’,以此講解速度、質量和能的關系。別萊利曼總是用幾百字或千把字很短小的篇幅來寫每一個小節(jié),把這些小節(jié)分門別類編排起來,雖然各小節(jié)間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實際上卻是一部有趣的物理學”。我在這本小冊子的構思撰寫中和全書的編排上,都明顯受到別萊利曼《趣味物理學》的啟發(fā)和影響。怎樣提高科普讀物的趣味性?我設想為刻意求新、刻意求趣、刻意求奇,以及糾正似是而非的習慣認識,出人意料,從意想不到的角度講十分普通的知識等等。新鮮事、新鮮知識,是青少年讀者感興趣的??桃馇笮拢瑧摪◤慕谛侣剤蟮乐邪l(fā)掘素材,以及科學家的最新發(fā)現(xiàn)等等。比如這本小冊子中“蛇身上長腳是怎么回事”,就是從國外報道伊朗東北部霍拉桑省的兩位測繪人員發(fā)現(xiàn)一條長有兩只腳的怪蛇談起,講到通常所說的四腳蛇,其實不是蛇,而是蜥蜴?,F(xiàn)存蛇類是不長腳的。不過最早的蛇類的確是長腳的,由于后來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進化過程中腳逐漸退化消失。有種身長六七米的大蟒蛇,雖然很大,但在進化程度上卻是比較原始和低等的蛇類,在它肛門兩側還留有一對棒狀的后肢遺痕,這就是蛇足的遺跡。由此著者推測在伊朗發(fā)現(xiàn)的怪蛇身上長腳,這是動物學上的返祖現(xiàn)象。再比如“貓頭鷹為什么能無聲飛行”,是根據國外科學家的最新發(fā)現(xiàn)撰寫的。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聲學專家里利教授在觀察研究中發(fā)現(xiàn),貓頭鷹的無聲飛行特性,跟其翅膀的特殊結構有關。貓頭鷹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形成了跟別的鳥類不同的翅膀羽毛結構。大多數(shù)鳥類用來飛行的翅膀邊緣都相對整齊,跟飛機機翼類似;而貓頭鷹翅膀邊緣及后緣卻呈現(xiàn)鋸齒狀,這種形狀的邊緣能大大降低飛行中空氣流經翅膀時形成的噪聲。里利教授借助電子計算機模擬分析發(fā)現(xiàn),貓頭鷹翅膀結構可能對減少空氣湍流所形成的噪聲起決定作用??桃馇笮碌膬热葸€包括“為什么白冠長尾雉在飛行中能垂直向下急降”、“為什么捕到的琵琶魚都是雌魚”、“海蝦怎樣引爆水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