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詩歌詞曲賦中國近/現(xiàn)/當代作品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

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

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

定 價:¥25.00

作 者: 汪祚民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010051277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先秦至隋唐的大量有關《詩經(jīng)》評論資料的研析,探尋《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發(fā)展蹤跡,評論其闡釋學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揭示出《詩經(jīng)》經(jīng)學闡釋與文學闡釋之間復雜的相互關系,闡發(fā)了文學闡釋的豐富內(nèi)涵,不僅大大充實了《詩經(jīng)》文學闡釋史的空間容量,且得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結(jié)論:文學闡釋是《詩經(jīng)》的本體性闡釋,在先秦至隋唐由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評論所構(gòu)成的文學活動中,《詩經(jīng)》的文學闡釋一直是相對獨立的演進與發(fā)展。由此,頗具說服力地糾正了以宋明為標志來勾勒《詩經(jīng)》闡釋從經(jīng)學到文學的發(fā)展軌跡的論說,大大地開拓了《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理論視野。全書涉及經(jīng)學、史學、文獻目錄學、文藝學、美學等廣泛領域,可供古典文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與研究時參考。

作者簡介

  汪祚民,1964年5月生,安徽省太湖縣人。1986年7月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yè);1989年7月安徽師范大學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分配至我校學報編輯部從事編輯工作。1999年3月當選為安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01年9月一2004年6月,在職攻讀陜西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獲文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我校學報編輯部編審,副主任;同時承擔文學院古代文學學科建設與教學任務。在編輯、教學之余,堅持從事學術研究活動,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民歌傳統(tǒng)與文人創(chuàng)作的融合——論張衡的詩歌》、《編排體例考》、《班固觀的風俗視角》、《方以智詩論初探》為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zhuǎn)載;《之“小說”與中國小說文體確立》的主要觀點被葉崗先生在《文學遺產(chǎn)》2004年第4期發(fā)表的《中國小說史的起點問題》一文突出介紹;有5篇《詩經(jīng)》研究論文在國際詩經(jīng)研討會上宣讀交流,獲得了好評。撰寫的博士論文《文學闡釋史》(先秦——隋唐),共30萬字,被導師霍松林先生和主持答辯的同行專家評為高質(zhì)量的優(yōu)秀博士論文,即將正式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詩經(jīng)》作品的原生形態(tài)與文學特質(zhì)
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作品的來源與民間采詩說
一、《詩》的三大來源
二、民間采詩說:《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理論意義
三、采詩及風詩出于民間說辨疑
第二節(jié) 《詩》入樂的文本功能與意義
一、情緒化的藝術文本及其功能
二、入樂之《詩》的本義
第三節(jié) 《詩經(jīng)》作品的文學特質(zhì)
一、抒情與言志
二、情感的形象化
第二章 先秦《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尋繹
第一節(jié) 《詩經(jīng)》早期的文學闡釋
第二節(jié) 孔子與其本體性的《詩》論
一、“民性”、“情”、“志”:《詩》的藝術本質(zhì)
二、“興”、“觀”、“群”、“怨”:《詩》的審美功能
三、文本與情感:孔子具體說《詩》的基本層面
四、從詩到經(jīng):孔子與孟、荀對《詩》的不同定位
第三節(jié) 宋玉對《詩經(jīng)》作品的化用與闡釋
一、對《詩經(jīng)》中情景、形象和詩句的化用
二、以鄭衛(wèi)風詩為背景原型
三、對《國風》鄭衛(wèi)之詩的藝術評判
第四節(jié) 秦漢之際《國風》與《小雅》的并列標舉
第三章 漢代經(jīng)學背景下的《詩經(jīng)》文學闡釋
第一節(jié) 漢代《詩經(jīng)》學發(fā)展概況
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經(jīng)學系統(tǒng)中的文學闡釋
一、《詩大序》對《詩經(jīng)》作品緣情生成的描述
二、《毛傳》《鄭箋》中的情感體悟與評點
三、獨標“興”體:《詩經(jīng)》藝術精髓的揭示
第三節(jié) 《焦氏易林》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詩經(jīng)》闡釋
一、《焦氏易林》為齊詩說質(zhì)疑
二、《焦氏易林》對《詩經(jīng)》作品的審美重寫
三、漢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詩經(jīng)》闡釋
第四節(jié) “本義”問題與風俗觀《詩》
一、“本義”問題:《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重要基點
二、風俗觀《詩》:《詩經(jīng)》文學還原的獨特視角
第四章 魏晉六朝《詩經(jīng)》文學闡釋的空前活躍
第一節(jié) 魏晉六朝的思想學術與《詩經(jīng)》研究
第二節(jié) 《詩經(jīng)》的經(jīng)學解構(gòu)與文學定位
第三節(jié) 魏晉風流與謝氏家族的品《詩》
第四節(jié) 劉勰對《詩經(jīng)》藝術的系統(tǒng)評論
一、對《詩經(jīng)》文學性質(zhì)的認識
二、對《詩經(jīng)》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總結(jié)
三、對《詩經(jīng)》與后世文體關系的揭示
第五節(jié) 鐘嶸、蕭綱:《國風》范型地位的凸現(xiàn)
一、《詩品》中的《詩經(jīng)》闡釋
二、蕭綱的《詩》評與《國風》專著
第六節(jié) 魏晉六朝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詩經(jīng)》闡釋
一、補《詩》仿《詩》所呈現(xiàn)的文學觀念
二、深情的感悟與緣情的解讀
三、對《詩》中興象情境的審美開拓
第五章 隋唐《詩經(jīng)》經(jīng)學與文學的融通
第一節(jié) 隋唐科舉制度與《詩經(jīng)》的接受研究
第二節(jié) 《毛詩正義》與《詩經(jīng)》的文學闡釋
一、《詩經(jīng)》句法章法的集中總結(jié)
二、重視《詩經(jīng)》文本的闡釋義例
三、《詩經(jīng)》作品的鑒賞
四、《毛詩指說》論“文體”與孔疏的關系
第三節(jié) 隋唐文學活動中的《詩經(jīng)》闡釋
一、隋唐文學理論批評中的《詩經(jīng)》觀
二、李白、杜甫創(chuàng)作中的《詩經(jīng)》接受與闡釋
結(jié) 語:“從經(jīng)學到文學”說的反思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