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計算機/網(wǎng)絡(luò)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與工程計算計算機輔助綜合SYSNOISE Rev5.6詳解

SYSNOISE Rev5.6詳解

SYSNOISE Rev5.6詳解

定 價:¥36.00

作 者: 李增剛編著
出版社: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8039856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31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12章。第一章介紹SYSNOISE的基礎(chǔ)內(nèi)容和聲學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第二章介紹如何建立SYSNOISE的分析模型;第三章介紹有關(guān)模型操作的內(nèi)容;第四章介紹如何定義材料的屬性:第五章介紹如何定義邊界條件和施加載荷;第六章介紹有關(guān)VIOLINS模型的內(nèi)容;第七章介紹如何進行分析求解;第八章介紹SYSNOISE的計算結(jié)果后處理功能;第九章介紹有關(guān)ATV理論及其相關(guān)應用:第十章介紹SYSNOISE提供的實用工具;第十一章介紹SYSNOISE的圖形操作與圖形控制功能;第十二章主要是列舉了一些典型模型的建模分析過程,讀者在學習SYSNOISE的過程中,結(jié)合這些實例,邊學習邊操作,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書適合于從事汽車制造、家電生產(chǎn)、船舶工業(yè)、航空航天和發(fā)動機生產(chǎn)等行業(yè)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閱讀。

作者簡介

暫缺《SYSNOISE Rev5.6詳解》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SYSNOISE基礎(chǔ)
1.1SYSNOISE概述
1.1.1LMS公司簡介
1.1.2SYSNOISE簡介
1.1.3SYSNOISE軟件的組成
1.1.4SYSNOISE的特點
1.1.5SYSNOISERev5.6的新增功能簡介
1.2聲學基礎(chǔ)
1.2.1聲學方程
1.2.2聲波的能量.聲功率和聲強
1.2.3聲級
1.3SYSNOISE的理論基礎(chǔ)
1.3.1有限元方法
1.3.2邊界元法
1.3.3耦合分析
1.4SYSNOISE的啟動與圖形界面
1.4.1啟動SYSNOISE
1.4.2SYSNOISE的圖形界面
1.4.3退出SYSNOISE
1.5SYSNOISE建?;局R
1.5.1SYSNOISE的單位制
1.5.2網(wǎng)格要求
1.5.3單元的法線方向
1.6SYSNOISE建模分析過程
第二章建立SYSNOISE的結(jié)構(gòu)模型和流體模型
2.1新建模型與數(shù)據(jù)庫操作
2.1.1新建模型
2.1.2打開模型數(shù)據(jù)庫
2.1.3激活分析模型
2.1.4保存當前模型
2.1.5關(guān)閉當前模型
2.1數(shù)據(jù)庫操作.
2.1.7從數(shù)據(jù)庫中提取計算結(jié)果
2.2SYSNOISE命令文件與信息文件
2.2.1讀取命令文件
2.2.2保存信息
2.3SYSNOISE與其他程序的數(shù)據(jù)交換
2.3.1導入與導出模型網(wǎng)格(Mesh)
2.3.2導入與導出場點網(wǎng)格(Point)
2.3.3導入與導出數(shù)據(jù)文件(Data)
2.3.4導入與導出選擇集(Set)
2.3.5導入與導出模態(tài)(Modes)
2.3.6導入與導出模型結(jié)果(Potential)
2.3.7導入與導出場點結(jié)果(Result)
2.3.8導入與導出位移(Displacement)
2.3.9讀入與讀出數(shù)據(jù)表(Table)
2.3.10導入結(jié)構(gòu)靈敏性分析數(shù)據(jù)(Sensitivity)
2.4分析模型與分析模型選擇
2.4.1分析模型的類型
2.4.2建立分析模型
2.5建立多模型的耦合連接關(guān)系
2.5.1多模型的耦合類型
2.5.2建立耦合連接關(guān)系
2.6無限元(Infiniteelements)模型
2.6.1無限元理論
2.6.2無限元的定義
第三章模型操作
3.1模型檢查
3.1.1檢查網(wǎng)格
3.1.2檢查粗糙度
3.1.3復制節(jié)點
3.1.4檢查面交接線
3.1.5節(jié)點重新編號
3.1.6翻轉(zhuǎn)單元的法線方向
3.1.7縮放和平移模型
3.2確定分析模型的維數(shù)(ModelDimensionality)
3.2.1三維模型(ThreeDimensionality)
3.2.2二維模型(TwoDimensionality)
3.2.3一維模型(OneDimensionality)
3.3對稱模型和軸對稱模型
3.3.1對稱模型(Symmetry)
3.3.2軸對稱模型(Axisymmetry)
3.4定義場點(FieldPoint)
3.4.1點場點(PoiaO
3.4.2線場點(Line)
3.4.3面場點(Plane)
3.4.4圓場點(Circle)
3.4.5球場點(Sphere)
3.4.6盒場點(Box)
3.4.7柱場點(Cylinder)
3.4.8導入場點網(wǎng)格
3.4.9導入離散場點
3.4.10標準場點(ISO3744-1994)
3.4.11刪除場點
3.5選擇集(Set)
3.5.1節(jié)點選擇集(Nodes)
3.5.2單元選擇集(Elements)
3.5.3面選擇集(faces)
3.5.4場點選擇集(FieldPoints)
3.5.5場單元選擇集(FieldElements)
3.5.6自由邊或自由面(Envelopes)
3.5.7交接線(Junction)
3.5.8層(Layer)
3.5.9選擇集的布爾操作
3.5.10快捷方式定義選擇集
3.5.11刪除選擇集
3.6模型的其他操作
3.6.1給單元加面
3.6.2定義耦合面
3.6.3定義設(shè)計變量
3.6.4表的定義
3.6.5定義透射單元
第四章材料屬性的定義
4.1流體材料屬性的定義
4.1.1流體材料的阻尼屬性
4.1.2厚度/面積屬性
4.1.3流體材料屬性
4.1.4吸能材料的定義
4.2結(jié)構(gòu)單元的類型及其屬性的定義
4.2.1剛性單元(RigidBody)
4.2.2膜單元(Membrane)
4.2.3梁單元(Beam)
4.2.4板單元(Plate)
4.4.5殼單元(Shell)
4.4.6總結(jié)
4.3結(jié)構(gòu)材料屬性的定義
4.3.1結(jié)構(gòu)阻尼
4.3.2材料厚度/面積屬性
第五章邊界條件和載荷的定義
5.1載荷工況
5.1.1定義載荷工況
5.1.2激活載荷工況
5.2結(jié)構(gòu)模型邊界條件的定義
5.2.1力和力矩邊界條件(ForceandTorqueB.C.)
5.2.2位移邊界條件(DisplacementB.C.)
5.2.3壓力邊界條件(PressureB.C.)
5.2.4模態(tài)力邊界條件(ModelForcesB.C.)
5.3流體模型邊界條件的定義
5.3.1速度或加速度邊界條件(VelocityandAccelerationB.C.)
5.3.2阻尼邊界條件
5.3.3自由邊邊界條件(FreeEdgesB.C.)
5.3.4定義速度跳動量邊界條件(JumpofVelocityB.C.)
5.3.5定義流動邊界條件(FlowB.C.)
5.3.6建立阻尼關(guān)聯(lián)關(guān)系(Relation)
5.3.7設(shè)定初始值(Initial)
5.4聲載荷的定義(SoundSource)
5.4.1離散聲源的定義
5.4.2發(fā)散聲源(DistributeSources)
5.4.3隨機激勵(RandomExcitation)
5.4.4漫散射場(DiffuseField)
5.5刪除定義(Reset)
第六章VIOLINS模型
6.1VIOLmS模型的建立
6.2VIOLINS模型材料屬性的定義
6.2.1Shell單元材料屬性的定義
6.2.2Solid單元材料屬性的定義
6.2.3交接面材料屬性的定義
6.2.4Poro-elastic材料屬性的定義
6.2.5流體材料屬性的定義
6.2.6VIOLINS模型層的定義
6.3定義VIOLINS模型的邊界條件
6.3.1位移邊界條件
6.3.2載荷邊界條件(LoadB.C.)
6.3.3密封邊界條件(ImperviousB.C.)
6.3.4阻抗邊界條件(ImpedanceB.C.)
6.3.5關(guān)聯(lián)約束
6.4VIOLINS模型的分析計算
第七章分析求解
7.1基本聲學量的計算
7.1.1求解參數(shù)的設(shè)定
7.1.2模型基本聲學量的求解
7.1.3場點基本數(shù)據(jù)求解
7.1.4提取計算結(jié)果
7.2計算聲模態(tài)和結(jié)構(gòu)模態(tài)
7.2.1模態(tài)分析
7.2.2模態(tài)求解
7.3入射場分析(Incident)
7.4Curie分析
7.5Rayleigh分析
7.6計算影響矩陣
7.7流體流動作用的計算(Flow)
7.8方向性分析(Directivity)
7.9靈敏性分析(Sensitivity)
7.10利用ARP向?qū)Ы⒛P?br />第八章結(jié)果后處理
8.1模型網(wǎng)格和場點網(wǎng)格的后處理
8.1.1云紋圖(ColorMap)
8.1.2變形圖(Deformation)
8.1.3向量圖(Vector)
8.2響應函數(shù)(ResponseFunction)后處理
8.2.1單點的響應函數(shù)
8.2.2表函數(shù)
8.2.3方向性分析后處理
8.2.4功率響應函數(shù)
8.2.5模態(tài)參與系數(shù)響應函數(shù)
8.2.6靈敏性分析響應函數(shù)
8.2.7文件函數(shù)
8.2.8單元響應函數(shù)
8.3非穩(wěn)定頻率的消除
8.3.1BEMIndirect模型的非穩(wěn)定頻率
8.3.2BEMDirect模型的非穩(wěn)定頻率
第九章聲傳遞向量及其應用
9.1聲傳遞向量的概念
9.2ATV與MATV的計算與結(jié)果后處理
9.2.1ATV的計算
9.2.2查看ATV的云紋圖
9.2.3模態(tài)影射
9.2.4MATV的計算
9.2.5ATR和MATR響應函數(shù)后處理
9.3聲傳遞向量的應用
9.3.1聲貢獻量分析(Contribution)
9.3.2ATV模型的場點輻射功率
9.3.3發(fā)動機的聲學分析
9.3.4逆數(shù)值聲學法
第十章SYSNOISE的實用工具
10.1工作選項
10.2工作信息
10.3數(shù)據(jù)運算
10.3.1數(shù)據(jù)的讀入
10.3.2數(shù)據(jù)的輸出
10.3.3合并數(shù)據(jù)
10.3.4數(shù)學運算
10.3.5積分操作
10.4定義參考值
10.5定制NASTRAN變量標簽
10.6文件編輯器
10.7環(huán)境變量
10.7.1修改環(huán)境變量的值
10.8日志文件
10.9信息查詢
第十一章視圖操作與圖形控制
11.1顯示模型
11.1.1顯示模型輪廓
11.1.2顯示選擇集
11.1.3顯示層
11.1.4顯示無限元的邊界面
11.1.5顯示邊界條件
11.1.6顯示設(shè)計變量
11.1.7顯示材料
11.1.8隱藏所有組
11.1.9顯示方向性分析結(jié)果
11.1.10設(shè)置組的顏色
11.2圖形選項對話框
11.2.1General對話框
11.2.2Object對話框
11.2.3ViewPort對話框
11.2.4Color對話框
11.3圖形打印
11.4視圖觀察點
11.5定義多視窗
第十二章應用實例
12.1間接邊界元模型
12.2直接邊界元內(nèi)外耦合模型
12.3有限元與有限元耦合模型
12.4對稱模型與無限元模型
12.4.1對稱模型
12.4.2無限元模型
12.5二維模型與靈敏性分析模型
12.5.1二維有限元流體模型
12.5.2二維直接邊界元模型
12.5.3二維靈敏性分析模型
12.5.4時域響應模型
12.6軸對稱模型
12.7Baffled模型與透射模型
12.7.1Baffed模型
12.7.2透射模型
12.8流動模型
12.8.1FEMFluid模型
12.8.2Flow模型
12.9VIOLINS模型
12.10隨機激勵模型
12.11靈敏性分析模型
12.11.1直接邊界元靈敏性分析模型
12.11.2間接邊界元靈敏性分析模型
12.12ATV模型
12.13貢獻量分析模型與逆模型
12.13.1貢獻量分析模型
12.13.2逆模型
附錄A常用環(huán)境變量
附錄B常用有限元軟件的單元類型與SYSNOISE的單元類型的對應關(guān)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