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介紹了國際收支基本概念和研究國際收支及加強國際收支管理對我國的重要意義;第二章引入了一些國際收支的術語和概念,描述了我國國際收支變遷的主要特征,包括我國經常項目變遷的主要特征,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變遷的主要特征,我國儲備項目變遷的主要特征和我國國際收支誤差與遺漏項目變遷的主要特征;第三章中分析了全球國際收支態(tài)勢,包括世界經常項目平衡情況,世界資本項目下的資金流動情況,同時,概括了世界資本市場規(guī)模及全球發(fā)展中國家外債總余額和外匯儲備余額;第四章專門研究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和對外投資可用外匯,這里介紹了適度的外匯儲備量的理論分析和經驗判斷方法,并建立了我國適度的外匯儲備量數學模型,用此模型測算了2003年底,我國對外投資可用外匯規(guī)模;第五章特別討論了我國的外債和外債管理;第六章對“十一五”時期(2006年—2010年)的中國國際收支進行了粗線條的展望和預測,包括“十一五”時期中國的國際經濟環(huán)境和國際金融環(huán)境(“十一五”時期的世界經濟和“十一五”時期的世界金融),“十一五”時期我國國際收支和外匯管理改革目標,“十一五”時期的我國國際收支概覽,“十一五”時期我國的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十一五”時期我國的外匯儲備及加強國際收支管理的建議;第七章簡介了我國“走出去”的戰(zhàn)略。第八章中使用實證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人民幣匯率問題。本書的最后兩章技術性較強,第九章介紹建設我國國際收支預警系統(tǒng)的指標體系;給出了一個簡明的中國國際收支數據庫,第十章全面討論了我國的國際收支模型并用此模型預測了我國2005年的國際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