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是一名物理學家,而且是理論物理學家。因此,如果討論他的學術成就,我一個屁都放不出來。和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只是知道,既然這個人拿了諾貝爾獎,那么他的成就應該屬于veryvery牛X的那種。不過,一個人的理論成就和做人似乎不是正比的關系,比如晚年的愛因斯坦,比如李政道和楊振寧現在的關系,似乎就有很多狗仔的故事,而這本書,看來看去,其實就是費曼自己的狗仔故事合集。書中討論物理問題,大概占了1/10,當然,我看不太懂;書中討論各種各樣的數學,大約占了1/5,當然,我也是一腦子漿糊;書中還有1/10,討論的是如何開保險柜,雖然我很感興趣,但仍然超出了我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畢竟我沒有經過小偷公司的培訓。書中,大約還有1/10,講的是如何打鼓,這個對我而言,也很神秘,但看到最后,我發(fā)現,費曼先生的打鼓也不是很專業(yè),因為他看不懂樂譜,于是,他的打鼓技藝大概屬于曲從心生、收放自如的那種,我自嘆不如。書中,還有1/10說的是費曼學畫,這個我比較有發(fā)言權,但遺憾的是沒有看見他的作品,因此不好亂作評價。書中,還有1/5講費曼在日本和巴西的故事。1/10在巴西,費曼發(fā)現巴西人學習物理,采用的方法是讀死書,死讀書??吹竭@,我深有感觸,恨不得大喊一聲,告訴九泉之下的費曼,中國也是如此。1/10在日本,費曼很陶醉于日本人的文化,而且可以看出,和戰(zhàn)后那個時代多數美國人一樣,對日本有一種獨特的好感和擁有感。這個,非常讓我難以接受,所以,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告訴他,你看到的那些東西,都是我們中國人玩剩下的。書中剩下的1/5,就不太好歸類了,反正都是費曼先生的小故事,比如做實驗的費曼、睡在沙發(fā)上的費曼教授、一美元賣了專利的費曼、在酒吧泡mm的費曼等等。我的意思其實是想說,一個很牛叉的人,必然有一些很牛叉的事跡或很牛叉的怪癖,但關鍵在于你怎么去看。首先,你不要認為,是因為那些牛叉的事跡和怪癖造成如此牛叉的成就,就像多數人推薦這本書時采用的思路。我覺得,盡管你從這本書能夠看出費曼對待科學和知識的態(tài)度,但哪怕你學會了這種態(tài)度,但未必會有費曼的成就,尤其是我已經三張多了。其次,你也不要認為,像費曼這種人和這本書,是因為一個牛叉的成就才使得他的事跡和怪癖變得同樣牛叉,因為從書中,你能看出,能夠如此行文、做事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趣的人。一個有趣的人,總會讓人會心一笑的。所以,我推薦這本書,不是說,你看這本書,就如何懂得了科學,如何就牛叉了,而是想說,像費曼一樣,做一個有趣的人吧。因此,正如本文的標題,繼續(xù)鬧吧。只要有趣就好,管他牛叉不牛叉呢?BTW:另外一本很有名的科普圖書,順便也可以拉出來作為我的佐證:《物理世界奇遇記》。這本書的有名,是因為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本可以讓普通人了解什么是相對論的科普故事,但就我的經驗而言,每次我打開書,看著看著,我就有一種很牛叉的感覺,相對論不過如此。但當我合上書,你問我什么是相對論,我立馬就暈菜了,仍然只能用愛因斯坦那個看似有幫助實際上一點用處沒有的比喻解釋什么是相對論: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呆上一小時,他會感覺像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在火爐子上呆上一分鐘,他會感覺比一小時還長。所以說,即便你什么沒有學會,但就憑通過閱讀獲得了一份很牛叉的感覺,也應該覺得很爽、很滿足。如此看來,5年前我的讀書觀,實在是自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