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論
一、問題的提出及意義
二、20世紀關于教育公平概念的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三、文獻分析
四、研究方法
五、本書思路與主要觀點
第一章 從多學科視角對教育公平理論的重新審視――先行研究的理論總結
一、社會學視角:現代社會變遷中的教育公平
二、倫理學視角:羅爾斯的公平原則對教育公平的規(guī)范
三、經濟學視角: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四、法學視角:受教育權利的普遍化
五、教育學的內省:課程與教學公平的反思
六、小結
第二章 美國教育平等的思想起源與20世紀中后期教育機會均等運動的理論與實踐
一、早期美國公共教育思想中的平等觀
二、20世紀60年代補償教育運動與科爾曼的“結果的平等”的提出
三、格林的“平等與最善”原理
四、羅爾斯的公平三原則
五、詹克斯的研究及以其理論為基礎的“學校選擇制度”的實踐
六、小結
第三章 關于不平等再生產的理論與多文化論視角中的平等
一、關于不平等再生產機制的理論
二、影響不平等再生產的因素
三、多文化論視角中的平等
四、小結
第四章 日本學校教育中的平等與不平等問題的考察——日本教育社會學者苅剛彥的觀點
一、作為大眾教育社會的日本
二、日本學校教育中的階層差消失了嗎
三、教育中的“能力主義”下的平等與不平等
四、“能力主義的差別教育”的理論與實態(tài)
五、階層差的擴大與不平等再生產的機制分析
六、關于通過教育抑制或縮小不平等的可能途徑
七、小結
第五章 教育公平概念的重新思考
一、科爾曼關于教育機會平等概念的合理性分析
二、“教育機會平等”、學校選擇、教育公平:筆者對教育公平概念的理解
三、一個疑問:學校選擇制度是否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第六章 美國學校選擇制度的改革
第七章 日本學校選擇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第八章 學校選擇制度――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未來選擇之一
附錄一 馬薩諸塞州的跨學區(qū)選擇的案例研究
附錄二 日本學校選擇制度實施中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案例
附錄三 學校選擇時代的學校評價(日本)――從學校選擇的視角看學校評價的綜合指標構建
附錄四 科爾曼依據1966年《教育機會平等》調查提出的“結果的平等”的內容原文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