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屬于偶氮類化學染色劑。它用做潤滑油,或為溶劑、油、蠟、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經毒理學研究表明,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可使鼠、兔子患癌癥,也可能造成人體肝臟細胞的DNA突變。然而在2005年,此物質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波。2005年2月18日,英國食品標準署就食用含有添加蘇丹紅色素的食品向消費者發(fā)出警告,并在網站上公布了亨氏等30家企業(yè)生產的可能含有蘇丹紅的產品清單,這一事件成為此次風波的導火索。之后世界各地不斷查出含蘇丹紅的食品。一時間蘇丹紅成了全球范圍內關注的熱點。一場清繳含蘇丹紅染料食品的戰(zhàn)斗開始了。這場風波很快波及中國,2005年2月23日,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通告全國徹查含有蘇丹紅染料的食品。由此一場規(guī)劃巨大的戰(zhàn)役拉開了帷幕。全國幾乎各個省、市、縣質監(jiān)部門和工商部門,出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徹底排查含“紅”食品。隨著調查的展開,一大批企業(yè)紛紛落馬,其中不僅包括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yè),同時也有像亨氏、肯德基等知名的跨國公司。在對含“蘇丹紅”食品的圍堵過程中,政府部門可謂不遺余力地奮力沖殺,但是由于多種原因,人們還是覺得行動遲緩,媒體則在一旁推波助瀾,相關企業(yè)靜觀事態(tài)發(fā)展。而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廣大的消費者,或者恐懼,或者漠然,或者無奈。蘇丹紅風波終將過去,而此次事件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刻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個國家、企業(yè)都不能像以前一樣,指望靠潔身自好來求得生存和發(fā)展。今天一個地區(qū)的問題將會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波及全球。在此次蘇丹紅事件中,有些企業(yè)可能覺得自己很冤枉,其實這正是其不能適應全球化這一可逆轉的歷史趨勢的反映。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可以更明顯地感覺到政府作為市場競爭的裁判所起的巨大作用。政府的監(jiān)管同時也將在臨全球化的考驗。建立一個國際性的食品安全監(jiān)控體系將是各國政府今后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