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必須具有典范性,必須向人們提供可靠的知識和判斷。對人們理解某一時期的文學,或具體的作品,提供可靠的信息,從而幫助人們提高文學趣味和鑒賞能力。必須有真正的批評精神,敢說真話,絕無違掩,勇于通過尖銳的質疑和駁詰,坦陳自己的觀點和判斷。論涉的必須是有價值的話題,或重要的作品及文學現(xiàn)象。因為,評論的價值,固然首先決定于評論本身,但也與評論的對象有關:你很難就一部完全無價值的作品或一個無意義的話題,寫出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批評文章。它必須是“文學的”,必須能給人帶來文學性的滿足,換句話說,它必須賦予思以詩的韻味,賦予理以趣的魅力。文學批語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創(chuàng)作。它發(fā)現(xiàn)、鑒賞、評價好的作品,質疑、反對和拒絕那些不健康的作品。特別是后者,在當下顯得更為重要而且寶貴。優(yōu)秀的文學批語向人們提供負責任的判斷,幫助公眾掌握評價文學作品的可靠尺度與方法,從而最終形成有利于文學發(fā)展的氛圍與環(huán)境。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才產生編選這部《2003年文學批評精華》的愿望和想法。《2003年文學批評精華》以“精華”為標準,通過檢視,編選一年來(2003年)的文學批評::因為論題的需要,也因為這個年度文學批評的選本還是首次問世.所以也酌收了2002年發(fā)表的確有見地的文章,編選的文章中,有些文字較犀利,有些觀點可能會顯得偏頗,但無論面對哪種情況,我們需要的,都是心懷善意但絕不寬假、充滿活力但絕不任性的健康成熟的批評。集中對王安憶、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進入深入分析的文章較多,是因為批評家及讀者對她們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認為她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應該趨向于高雅,引導人們的行為向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發(fā)展。在以往的閱讀中,王安憶、池莉們小說中的“亮點”極大地遮蔽了其中的問題,因此,關注她們的創(chuàng)作現(xiàn)狀,研究像王安憶這樣受人關注成績斐然的作家創(chuàng)作,尤其是探討作品中存在的問題,應當視為一件改變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些消極現(xiàn)象都很有必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