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和他的兩個哥哥有著怎樣的故事?《呈獻給一個人》《喚醒被遺忘的青春》《做大哥的人》《覺新與大哥》《紀念我的哥哥》《我的哥哥李堯林》……從上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巴金曾以多篇文章,講述他的兩位哥哥。在巴金充滿感情的文字中感受到那位做大哥的人:一個從小聰慧,有著抱負、理想,又受著“五四”新文化深深影響,而生性懦弱,最后被舊禮教、舊思想逼上絕路的舊知識分子。他最早將五四新文化思想帶進家庭;他斷送自己的前程,承擔起一個沒落大家庭全部的生活重擔;他將最愛的兩個弟弟送出去讀書;他在家庭最為困難的時刻,支持四弟巴金去法國……巴金說,大哥是愛他最深的人。巴金與三哥堯林,從小睡在一個鋪上,又同乘一葉扁舟出川,求學、工作。在大哥去世后,這位畢業(yè)于燕京大學,才華橫溢的中學教師,放棄了婚姻,默默地承擔起老家11口人的全部生活重擔,最后在貧病中去世。巴金說,三哥是最關心他的人。《巴金的兩個哥哥》收錄的還有大哥兒子李致、巴金胞弟李濟生、李采臣、三哥朋友李健吾、學生黃裳、黃宗江、楊苡等人撰寫的回憶文章。在他們充滿真情的文字中,記者感受到的不僅是巴金三兄弟的手足之情,更是那正在淡去的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感情。父親去世那年,李致只有一歲零五個月。在很長時間,李致總是不明白父親為什么自殺,丟下他們孤兒寡母“世界上少了一位君子人。”這是李健吾先生《挽三哥》的開篇語,寫于1945年三哥逝世的那年。三哥從燕京大學畢業(yè)以后,在天津南開中學教書。他的學生中還有中科院院士申泮文、關士聰、鞠躬、紅學家周汝昌、文學家周玨良、新聞出版家邢方群。這位優(yōu)秀的中學教師,還是一位出色的翻譯家。他翻譯的作品《懸崖》《無名島》《戰(zhàn)爭》等,至今被人不忘。巴金的兩個哥哥,是那種樂于奉獻,犧牲自己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他們用他們的無私,他們的愛,哺育和影響了巴金。巴金又將這種無私與愛傳遞給社會。大哥曾在給巴金的信中說:“弟弟,你對現(xiàn)代社會失之過冷,我對現(xiàn)代社會失之過熱,所以我們倆都不是合于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是虛偽的心情,無價的黃金,這兩項都是我倆所不要的,不喜的?!卑徒鹨苍治鲞^他們兄弟之間的異同,他對大哥說:“我倆對于人類的愛是很堅的。”晚年,他多次對人說,他們三兄弟有一個共同的品格:“愿意為別人著想,多付出一點?!彼侄啻瘟髦鴾I對李致說:“我的兩個哥哥,都是因為沒有錢死掉的。后來我有錢也沒有用了……所以,我也不愿過什么好生活?!苯裉欤〈采系陌徒鹨呀洸荒苎哉Z。但是,他的心中仍藏著一個希望,那就是他多次說的:“我可能不會被人忘記,我希望他們兩人能被人記住。”在巴金侄孫女婿汪致正的努力下,這本《巴金的兩個哥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的心愿有了一個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