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學林》的前身是海外的《九州學刊》及上海的《學術集林》經過一年多的商討及磨合,這兩份學術刊物的負責人決定匯集海內外的資源,共同創(chuàng)辦一份研究中國文化的學刊。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信念,相信嚴肅的學術研討才能更新并創(chuàng)造燦爛的文化,相信扎實的文史根柢才是人文思維的基礎,相信實證而有創(chuàng)意的學術方向才有助于中華文化的承繼與發(fā)展。 我們反對抱殘守缺,相信傳統(tǒng)中國文化有其開放的空間,有其海納百川的特質,有其吸取及融會外來因素的雅量,而絕不是固步自封、不假外鑠的。我們反對盲目的子曰詩云,反對一切文化思維都要祖述炎黃堯舜,也反對言必稱希臘與希伯來,反對以莎士比亞與貝多芬作為古今中外一切文藝的惟一評判標準。然而,我們同時也主張,所有的中國人文學者不但要熟知孔孟老莊、詩經楚辭、史記通鑒,要能理解文心雕龍,欣賞唐詩宋詞與紅樓夢,也要知道荷馬與但丁,接觸過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對康德、黑格爾、馬克思不至于心存畏懼。 只有對人類過去累積的文化資源有了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