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新聞哲學

新聞哲學

新聞哲學

定 價:¥20.00

作 者: 胡興榮著
出版社: 新華出版社
叢編項: 新華新聞傳播書系
標 簽: 新聞

ISBN: 9787501167289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32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A01#/B02#內(nèi)容提要這是中國第一部以哲學為切入點,對新聞學領域存在各種矛盾進行探討的專著。新聞哲學向來被視為建構新聞倫理學的基礎和前提,它旨在當媒體與社會、媒體與政府、新聞與理論、主觀和客觀、自由和自律等各種關系陷入困境時,運用哲學方法解決新聞工作者在理念和實踐中遇到的兩難。作者以施拉姆等人所撰經(jīng)典文獻《報刊的四種理論》為鋪墊,將自由主義和社會責任論貫穿新聞傳播理論當中。同時還提出后現(xiàn)代主義傳播理論,以詮解當今媒體在商業(yè)社會中產(chǎn)生的亂象,進而充實新聞哲學的體系。本書借鑒真實,客觀等傳統(tǒng)新聞價值觀,并以東西方社會頗具爭議的案例,對新聞的本質(zhì)進行精辟分析和論證,體現(xiàn)了作者在新聞與哲學之間的獨到見解,對新聞哲學的研究具備相當學術價值。作者簡介胡興榮 臺灣大學學士(1983)、臺灣東海大學碩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97)。曾任講師、副研究員、香港時事雜志編輯,現(xiàn)為廣東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開設課程計有:基礎新聞采訪、媒介英語翻譯、專題新聞寫作、報刊編輯與新聞哲學曾在國內(nèi)核心期刊《國際新聞界》、香港《中國傳媒報告》發(fā)表《兩難中尋求新聞與倫理的共存》及《新聞倫理的沖突與客觀性標準》等論文y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從綆,海內(nèi)外平面媒體及族群文化。

作者簡介

  胡興榮臺灣大學學士(1983)、臺灣東海大學碩士(1992)、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97)。曾任講師、副研究員、香港時事雜志編輯,現(xiàn)為廣東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開設課程計有:基礎新聞采訪、媒介英語翻譯、專題新聞寫作、報刊編輯與新聞哲學曾在國內(nèi)核心期刊《國際新聞界》、香港《中國傳媒報告》發(fā)表《兩難中尋求新聞與倫理的共存》及《新聞倫理的沖突與客觀性標準》等論文y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從綆,海內(nèi)外平面媒體及族群文化。相關圖書

圖書目錄

序 媒介在人與世界關系中的地位/魏永征
第一章 緒論
1.1 新聞哲學的由來
1.2 研究新聞哲學的意義
1.3 當前中國新聞倫理和新聞哲學的研究概況
第二章 新聞哲學本體論——新聞本源的問題
2.1 何謂新聞
2.2 新聞的本源——事實
2.3 新聞本源對新聞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真實
第三章 客觀報道
3.1 客觀性原則
3.2 新聞本源對新聞實踐的要求——客觀報道
3.3 影響客觀報道的因素
第四章 新聞哲學實踐論(一)——新聞倫理的建立與發(fā)展
4.1 新聞倫理學的濫觴
4.2 新聞倫理思想的確立
4.3 新聞倫理的制約作用
第五章 新聞哲學實踐論(二)——新聞與倫理的兩難論證
5.1 新聞與倫理形成兩難的因素
5.2 新聞與倫理實踐的兩難
5.3 新聞倫理的平衡準則
第六章 新聞哲學觀念論(一)——集權主義傳播理論
6.1 西方集權主義的淵源
6.2 集權主義傳播理論
6.3 前蘇聯(lián)的共產(chǎn)主義傳播理論
第七章 新聞哲學觀念論(二)——自由主義傳播理論
7.1 西方的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
7.2 自由主義與當代流行的價值觀
7.3 自由主義傳播理論
第八章 新聞哲學觀念論(三)——社會責任傳播理論
8.1 社會責任論的衍生
8.2 社會責任論的哲學基礎
8.3 社會責任傳播思想的奠定
8.4 社會責任論的范疇
第九章 新聞哲學觀念論(四)——其它新聞傳播理論模式
9.1 對《報刊的四種理論》的批判
9.2 其它新聞傳播理論
第十章 新聞哲學觀念論(五)——后現(xiàn)代傳播理論
10.1 后現(xiàn)代哲學的發(fā)展歷程
10.2 后現(xiàn)代的哲學思潮
10.3 后現(xiàn)代社會
10.4 后現(xiàn)代主義傳播理論
第十一章 中國現(xiàn)代新聞自由主義與喉舌論的演變
11.1 中國的新聞自由主義思潮
11.2 喉舌論的發(fā)展歷程
11.3 輿論導向
11.4 公共文明利器———輿論監(jiān)督
第十二章 相依相存:新聞自由與自律
12.1 保護新聞自由與限制濫用自由權利
12.2 新聞自律的必要性
12.3 新聞自律的發(fā)展
第十三章 受眾的權利與責任
13.1 受眾的權利
13.2 報道對象的權利
13.3 受眾的責任與義務
第十四章 大眾傳媒與社會利益
14.1 大眾傳媒的功能與社會發(fā)展
14.2 傳媒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后記
參考書目、論文、網(wǎng)站
附錄:
附錄一:兩難中尋求新聞與倫理的共存/胡興榮
附錄二:美國的三項新聞道德準則:
第一項《報人守則》
第二項 報業(yè)信條
第三項 記者道德律
附錄三: 職業(yè)新聞記者協(xié)會(SPJ)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
附錄四:美國主流新聞界信奉的道德和行為準則
附錄五:聯(lián)合國《國際新聞道德信條》草案
附錄六:國際新聞記者聯(lián)合會《記者行為原則宣言》
附錄七: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附錄八:《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
附錄九:中國報業(yè)自律公約
附錄十: 北京市新聞媒體制定自律公約
附錄十一:日本新聞協(xié)會《新聞倫理綱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