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層序地層學的應用與實踐
一 層序地層學的基本觀和條件
(一)層序地層學研究歷史的回顧和展望
(二)層序地層學中關鍵界面的識別與等時地層格架
二 層序不整合界面成因類型與盆地演化的相關性
(一)層序不整合界面的性狀與構造和海平面變化的耦合效應
(二)層序不整合界面成因分類標志與盆地演化
三 容納空間的概念與構造和海平面變化的相關效應
(一)沉積物容納空間的概念
(二)構造和海平面升降變化域的標定
第二章 年代地層格架與大地構造古地理背景
一 年代地層標定及其劃分方案
(一)二疊紀生物地層與巖石地層
(二)三疊紀年代地層單元界線與生物地層
(三)地震地層劃分及其與巖石地層的對比
(四)地層年齡數據的確定
二 上揚子西緣構造古地理邊界與海平面變化效應
(一)基底性質與早古生代上揚子構造古地理邊界
(二)晚古生代至三疊紀上揚子西緣構造和海平面變化的雙向效應
第三章 上揚子西緣層序地層格架與盆山轉換
一 二疊紀 三疊紀層序地層時序和層序特征
(一)二疊紀 三疊紀層序地層確定的依據
(二)三級正層序特征和縱向演化序列
二 等時層序地層格架界面和時空展布
(一)層序等時格架界面
(二)等時格架界面展布與時間損失量
三 上揚子西緣層序地層序列演化與大陸邊緣盆山轉換
(一)等時格架的層序對比和盆地演化
(二)上揚子西緣盆山轉換過程中的層序響應
(三)沉積模式和海平面變化
第四章 高頻層序及其疊置樣式與容納空間變化的響應
一 高頻層序的概念和術語
(一)旋回地層學的地層記錄與高頻層序概念的起源
(二)小層序的界面類型與小層序的特征
二 高頻層序的形成與海平面升降、盆地沉降的過程-響應
(一)高頻層序發(fā)生的構造-古地理背景
(二)容納空間分析 高頻層序成因機制解釋
三 高頻層序的野外識別與編錄
(一)高頻層序的野外識別原則
(二)高頻層序野外識別的綜合標志
四 典型剖面高頻層序及其疊置樣式研究
(一)FISCHER圖解的原理及其應用的局限性
(二)峨眉龍門洞剖面早、中三疊世層序地層高頻層序及其疊置樣式分析
第五章 二疊紀—三疊紀海平面升降史分析與全球對比
海平面升降概念和周期
(一)海平面升降周期和層序級別
(二)海平面變化的識別標志
二 區(qū)域構造沉降史恢復與海平面升降的相關性
(一)構造沉降對海平面變化的效應
(二)構造沉降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驟
(三)上揚子西緣泥盆紀至三疊紀構造沉降史恢復
三 二疊紀 三疊紀海平面升降史曲線的編制方法
(一)海平面升降曲線編制方法的一般討論
(二)二疊紀 三疊紀海平面升降曲線的重塑比較
四 海平面變化絕對值曲線有效容納空間的數學模型
(一)沉降分析與海平面變化、沉積載荷和水負荷的相關性
(二)海平面變化絕對值曲線有效容納空間數學模型及其參數選擇
(三)早二疊世上揚子西緣海平面升降史的三維有效空間定量研究
五 二疊 三疊紀海平面變化分析與全球對比
(一)海平面相對變化的二級周期
(二)海平面相對變化與構造和全球海平面變化的關系
結論和展望
一 上揚子西緣二疊紀 三疊紀層序地層學研究
二 海平面變化研究
三 問題和展望
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