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用勢篇
1、秦始皇順勢:要當歷史的掌舵者
2、韓信利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3、李世民謀勢:要有自己的基業(yè)
4、武則天奪勢:明辯大局,乘時竊勢
5、曾國潘造勢:為自己打造發(fā)展平臺
6、左宗棠待勢:成功需要耐心等待
7、慈禧乘勢:抓住時機鞏固權力
卷二 用智篇
8、姜子牙釣智:小誘餌換取更大利益
9、韓信謀智:兵不厭詐,謀以詐立
10、諸葛亮激智:從對方的痛處下手
11、曹操詐智:處非常之世,運非常之術
12、魏征直智:擇人擇地,賣直固寵
13、成吉思汗奇智:把敵人變成盟友
14、曾國潘緩智:事緩乃圓,好從慢處來
15、胡雪巖商智:做生意一定要活絡
卷三 用心篇
16、張良攻心:人身上最軟的地方是心
17、劉邦耐心:危機時刻頭腦要冷靜
18、李世民寬心:放寬政策收買人心
19、武則天奪心:可以不要你的命,但要抓住你的心
20、朱元璋狠心:心如虎豹手如鐵
21、康熙仁心:仁術治國,無敵于天下
22、曾國藩誠心:用自己的心換取別人的心
23、胡雪巖得心:感情投資回報更高
卷四 用才篇
24、齊桓公用才:是人才仇人也要用
25、魏文候信才:用才不疑,疑人不用
26、劉邦舉才:只要是人才就有用
27、曹操求才:人才是事業(yè)的試金石
28、諸葛亮惜才:為人擇官則亂,為官擇人則治
29、李世民知才:人才難得更難知
30、趙匡胤護才:護才就是護自己
31、成吉思汗聚才:把能人召集到自己手下……
32、乾隆馭才:人才要重用,但更要駕馭
33、曾國藩育才:人才以廣收而致,以勤教而成
34、胡雪巖厚才:靠實惠買來人才的心
35、李鴻章廣才:建造自己的人才庫
36、張之洞納才:人才是天下第一要素
卷五 用力篇
37、劉備人務:人是事業(yè)的原動力
38、李世民合力:非集思廣益,難以求治
39、武則天壓力:用恐怖營造高壓
40、李卸力:官場中的“太極”高手
41、成吉思汗化力:把潛在的對手當成可用的棋子
42、乾隆制力:用別人的力量加強自己
43、曾國藩挺力:辦事就要有股子倔勁兒
44、左宗棠集力:集他人之力成自己之事
45、李鴻章定力:押對寶才能贏錢
46、慈禧借力:實力不足可以借力
卷六 用己篇
47、吳起舍已:把自己當成誘餌
48、劉邦知己:知道自己的長處,才能發(fā)揮真本事
49、劉伯溫正已:要想立得穩(wěn),先得立正心
50、劉墉現已:不放過任何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
51、曾國藩勝已:自知者智,自勝者強
52、左宗棠顯已:讓有名的人發(fā)現自己
53、胡雪巖信已:相信自我,敢于決斷
54、慈禧利已:于已不利的事情絕不做
卷七 用忍篇
55、勾踐辱忍:在人家屋底下,怎能不低頭
56、韓信仇忍:何必與小人一般見識
57、司馬懿氣忍:成事大小看氣量
58、李世民勢忍:稱臣納貢又有何妨
59、郭子儀功忍:功勞越大越要忍
60、武則天媚忍:妥協(xié)是強者的必修課
61、康熙容忍:有天下之心才能行天下之政
62、曾國藩敗忍:敗而不餒,堅持就是勝利
卷八 用權篇
63、秦始皇集權:借題發(fā)揮,獨攬大權
64、劉備放權:選好放心的接班人
65、武則天奪權:用特權奪取權力
66、趙匡胤收權:不流血的和平收權法
67、朱元璋削權:削分下權,專攬上權
68、乾隆專權:皇權不容他人威脅
69、曾國藩分權:不要把權力的刀鋒對著自己
70、袁世凱利權:利用權力鞏固權力
卷九 用利篇
71、齊桓公舍利:欲先取之,必先與之
72、范蠡棄利:談得的也不一定拿
73、呂不韋逐利:奇貨可居,適時出手
74、諸葛亮共利:公平的交易對雙方都有好處
75、趙匡胤散利:散出去利,得來了權
76、成吉思汗分利:用利益爭取強大的奧援
77、曾國藩誘利:把利益當作誘餌
78、李鴻章爭利:釜底抽薪“抽錢”與“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