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安裝前的準備
1.1 了解您的計算機配置
1.2 制作啟動軟盤
第二章 安裝Linux
2.1 安裝程序的啟動
2.2 開始安裝
2.3 選擇安裝方式
2.4 選擇安裝或升級
2.5 SCSI支持
2.6 硬盤分區(qū)
2.6.1 使用Disk Druid工具
2.6.2 使用fdisk工具
2.6.3 FIPS的使用
2.7 格式化交換分區(qū)
2.8 格式化分區(qū)
2.9 選擇安裝組件
2.10 軟件包的安裝
2.11 選擇鼠標
2.12 X窗口的安裝
2.13 網絡配置
2.14 設定時區(qū)
2.15 選擇啟動時的服務程序
2.16 選擇與配置打印機
2.17 設置root口令
2.18 創(chuàng)建啟動盤
2.19 安全LILO
2.20 引導系統(tǒng)
第三章 Linux基礎
3.1 目錄與文件名
3.2 管道
3.3 重定向輸入與輸出
3.4 Linux的文件類型
3.5 Linux系統(tǒng)的登錄與退出
3.5.1 Linux系統(tǒng)的登錄
3.5.2 Linux系統(tǒng)的退出
3.6 增加用戶帳號
3.7 指定或修改用戶口令
3.8 Linux目錄操作命令
3.9 Linux文件操作命令
3.9.1 查看文件信息
3.9.2 顯示文件的內容
3.9.3 文件的合并
3.9.4 刪除文件或目錄
3.9.5 文件更名或文件移動
3.9.6 文件的拷貝
3.9.7 查找文件
3.9.8 建立文件的符號鏈接
3.9.9 設置文件的權限
3.10 man(查看命令使用說明)命令
3.11 系統(tǒng)狀態(tài)以及信息命令
3.12 安裝或卸載一個文件系統(tǒng)
3.13 mtool工具的使用
3.14 Linux下的文件系統(tǒng)
第四章 配置Linux系統(tǒng)
4.1 配置文件系統(tǒng)
4.2 配置鍵盤
4.3 配置鼠標
4.4 配置系統(tǒng)服務程序
4.5 配置聲卡
4.6 設置時區(qū)
4.7 配置X窗口
第五章 Linux的高級配置與管理
5.1 Config配置
5.1.1 網絡設置
5.1.2 用戶帳號設置
5.1.3 文件系統(tǒng)設置
5.1.4 啟動模式設置
5.2 Control控制
5.2.1 控制面板
5.2.2 控制文件和系統(tǒng)
5.2.3 日期和時間
5.2.4 特點
第六章 配置X Windows
6.1 手工配置
6.2 xf86config
第七章 X窗口的基本操作
7.1 X Windows的啟動與窗口操作
7.2 “開始”菜單
7.3 “程序”菜單
第八章 系統(tǒng)的高級配置與管理
8.1 內核配置
8.2 網絡配置
8.3 打印機配置
8.4 用戶和組的管理
8.4.1 用戶管理
8.4.2 組的管理
第九章 VI(編輯器)的使用
第十章 中文系統(tǒng)的安裝與使用
第十一章 接入Internet
11.1 接入Internet前的準備
11.1.1 軟硬件需求
11.1.2 安裝與設置MODEM
11.2 建立PPP連接
11.2.1 設置DNS
11.2.2 使用minicom和pppd上網
11.2.3 利用ppp腳本上網
11.2.4 故障診斷
11.2.5 斷開ppp連接
第十二章 在Linux下收發(fā)電子郵件
12.1 電子郵件基礎
12.2 Linux下Mail的用法
12.2.1 mail命令的使用
12.2.2 發(fā)送電子郵件
12.2.3 電子郵件的基本操作
12.2.4 轉發(fā)郵件
12.3 使用電子郵件查詢信息
12.4 用電子郵件下載文件
12.5 Linux下其他處理電子郵件的程序
第十三章 使用Linux上傳與下載文件
13.1 FTP基礎
13.2 FTP的常用命令
13.3 文件的上傳與下載
13.4 文件的壓縮與解壓縮
第十四章 RPM軟件包的安裝與卸載
14.1 什么是RPM
14.2 RPM軟件包的安裝
14.3 RPM軟件的卸載
14.3.1 RPM軟件包的升級
14.3.2 RPM軟件包的查詢
14.3.3 RPM軟件包的校驗
14.4 RPM的使用技巧
第十五章 使用Linux建立域名服務器
15.1 域名與域名系統(tǒng)
15.2 頂級域名體系
15.3 IP地址與子網掩碼
15.4 建立域名服務器
15.5 測試名字服務器的運行
15.6 重新讀取主機信息
第十六章 Linux常見問題精選
附錄 Linux軟件包應用程序功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