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書法/篆刻二王尺牘集

二王尺牘集

二王尺牘集

定 價:¥8.50

作 者: (東晉)王羲之,王獻之書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著名碑帖選集
標 簽: 漢字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6263891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0cm 頁數: 61頁 字數:  

內容簡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東瑯琊人。永嘉亂后,隨晉王朝南遷。少有美譽,朝廷屢征不就,后為庾亮參軍,尋拜右軍將軍、公稽內史。晚歲辭官,與道士游,泛舟海上,服食丹藥,終老于東土。善書,博精群法,特善草隸,后世譽之為[古今莫二],[盡善盡美]推許之為[書圣]認為[大統(tǒng)斯至,萬世不易]。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子。少有大器,識見不凡,入仕歷任建威將軍、吳興太守、中書令。幼而能書,以泥帚作飛白書,頗得乃父贊許,《晉書》稱其時書已[咄咄逼人]學書既成,時人以為[骨勢不及父,而媚趣過之]又以世俗愛妍薄質,遂于南朝獨領風騷[比世皆尚子敬書]張芝、鐘繇、王羲之俱為其聲名所掩,后人以[王]并稱。尺牘,本指長度為一漢尺(約合今厘米)、容字兩行以上的書寫所用的木版,為日常私人信函往來的普遍形式。紙出現以后,私人信函按照原有習慣,也稱之為尺牘。就其用途而言,以其為私人間互相往來問聞的信函,遂名其字為[相聞書]。相聞書最初專指行書,又名[行狎書]取其草草不恭之意。然而書信不限于行書一體,漢代用章草,晉以后也用今草,都可以名之為尺牘。魏晉時期,隸書以其近古,被用于銘刻碑版;楷書以其端莊通俗,被用來抄錄政府公文、圖書之類;行、草書比較自由適意,富于變化,為士大夫書家所尚,而尺牘則是展示這類藝術美的最佳形式。根據文獻記載,魏晉時期頗流行一句[尺牘書疏,千里面目]的諺語,當時人們認為尺牘[言唯敘事,跡乃含情],表明行、草書書法具有普遍被認可的抒情功能。二王父子均善尺牘,后人對其崇拜,達到寸紙必珍的程度。但時至今日,二王遺跡早已失傳,所能看到的墨跡,都是唐人雙鉤填墨的摹拓本,刻帖則為北宋諸名刻本,如《大觀帖》本、《寶晉齋法帖》本等,唐刻本已經看不到了。唐摹本最精,宋刻善本也多能傳達原作的神韻,本集所收,均為上選,唯王獻之《中秋帖》,學者考其為米芾據其藏刻的王獻之《十二月帖》所節(jié)臨,后為乾隆[三希堂]所寶藏。

作者簡介

暫缺《二王尺牘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