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一般工業(yè)技術設計素描教學

設計素描教學

設計素描教學

定 價:¥18.00

作 者: 謝霧著
出版社: 湖南美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設計

ISBN: 9787535609663 出版時間: 2005-03-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1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片斷:第二節(jié)設計素描的基本特點根據(jù)前面的闡述,可知作為一種不同于一般繪畫性素描而側重于實用性的設計素描,自然也會在許多方面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我們認為既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既有靜態(tài)的也有動態(tài)的等等。概括地說,我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思維特點作為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方式的思維,反映在設計素描中是很有特色與特點的。如果說一般繪畫性素描主要采用的是形象(或稱藝術)思維的話,那么,設計素描則主要采用的是設計思維加形象思維。這也就是說設計素描較一般繪畫性素描,在思維的方式與成分的構成上要顯得更為復雜與豐富多彩。所謂形象思維,簡單地講即對生活進行直感認識與形象的再現(xiàn)。它反映在一般繪畫性素描中,是指作畫者從觀察生活、吸取創(chuàng)作素材到塑造藝術形象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主要采用的都是一種與直觀性、形象性緊密結合的思維活動與方式,即形象思維活動與方式。無疑形象思維在一般繪畫性素描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形象思維的特征,具體地說主要體現(xiàn)在這么三個方面:(1)形象思維是全面依賴感性的思維。它比之一般社會科學,不僅更加需要運用感覺器官,去直接接觸客觀外界,攝取豐富的感觀印象,而且始終以感性現(xiàn)象作為思維的材料,最后還以感性的形式表現(xiàn)思維的成果。(2)形象思維是審美地觀照與把握客觀外界的思維。它比之抽象思維(即邏輯思維),對于客觀外界具有敏銳、生動、強烈得多的感受性。受過形象思維訓練的作畫者能迅速地被某個作畫對(物)象所打動,并預感到它的意義與效果而加以孕育,再通過構思與表現(xiàn)從而創(chuàng)造出藝術形象。這整個過程,就是審美的思維過程。(3)形象思維是以感性為外觀,融入了理性的內容,達到感性與理性統(tǒng)一的思維。這就是說,形象思維雖然全面地依賴感性,然而卻能夠憑借藝術概括,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生活的本質,上升到理性認識。由上可知,形象思維是一種以感性(即直覺性、形象性、典型性)為主體的思維方式。所謂設計思維(也有學者將其稱之為工藝思維),簡單地講,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對客觀素材與感受進行間接性的、概括性的、綜合性的反映。也就是說,這種設計思維是以理性為主體的思維方式。這種設計思維的特征主要反映在其思維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當然,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設計思維,要達到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或實現(xiàn)其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其間又都包含有靈感思維的成份或有其思維因素的參與,否則,其創(chuàng)造性是難以想象的。那么,由設計思維與形象思維合成的設計素描的思維,主要有哪些反映或特點呢?1.直覺性與間接性的結合直覺性是形象思維的特長,間接性是設計思維的特長,將這兩方面結合并用便構成了設計素描思維的一個特點。如設計素描的造型常要深入到物象的內部進行分析以明確其構造關系,這時作畫者光靠直覺的反映顯然是不行的,但通過間接地反映即通過由表及里、由外向內地推想則是可行的。這說明設計素描的思維,既需要直覺性,又需要間接性。2.個別性與概括性的結合個別性是形象思維的特長,概括性是設計思維的特長,將這兩方面結合并用便構成了設計素描思維的又一個特點。如設計素描造型的對象是各式各樣的,作畫者要達到理解地去造型,就不能只局限于“個別性”上,即具體形象的感性素材上,而必須要概括地認清其背后的基本形及基本結構才能做到。這說明設計素描的思維,既需要注重個別性,又需要注重概括性。3.典型性與綜合性的結合典型性是形象思維的特長,綜合性是設計思維的特長,將這兩方面結合并用便構成了設計素描思維的再一個特點。設計素描的造型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設計性,而設計性包括的內容又很廣,有經(jīng)濟的、適用的、創(chuàng)意的或者是生產(chǎn)的、廣告的、裝飾的、實用的等等。這說明設計素描的思維,既需要注重審美的典型性,又需要注重設計的方方面面,即綜合性。而要做到這點,其思維只能是這兩方面的結合。上述三個方面便是設計素描思維的主要反映及其思維的基本特點。值得指出的是,這三個方面在具體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二、造型特點有特色的思維,必然帶來有特色的造型。設計素描造型的特點,我們認為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1.造型的多樣化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素描的主要任務是繪形或造型。然而其造型的概念,我們認為并非只指去如實的描摹物象,同時還包括了去創(chuàng)造性地構造物象與表現(xiàn)物象。因而其造型是多樣化的,有寫實的、再現(xiàn)的,也有創(chuàng)意的、表現(xiàn)的;或者是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或者是寫生的、默寫的、想象的;或者是線描的、明暗的、拼貼的、噴繪的,等等。后記:后記兩年前,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編審、副社長鄒敏訥先生就約我寫這本書,當時我未細加思索便應承了下來。然而,書稿未能如期完成。后經(jīng)過兩年多艱辛的努力,我深有體會地認識到,寫作教學方面的新學科書籍,必須要有教改的精神、科學的態(tài)度及求實的作風。因此,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設計素描教學》一書,是我經(jīng)歷了近三年磨難后的結果,而且自己覺得直到現(xiàn)在還很不成熟,其中不少的問題還在繼續(xù)考慮之中,還在不斷修正?;蛟S是寫書不同于作文,尤其寫美術教育方面的書籍,問題太多,涉及太廣,因而可能出現(xiàn)的疏漏和不能推脫的文責讓人不輕松,放下筆來,難得像交出一篇文章或一幅畫稿之后那樣心情舒展。也或許是隨著這方面教研的深入,所見所想的多了,書稿的完成,心里非但沒有更多的激動和愉悅,反而變得沉甸甸的。基于這樣一種復雜的心境,我感到有必要借寫后記的機會,就一些不好在其它地方提及而又不得不交待的問題作點簡要的補述。第一,這本稱之為《設計素描教學)的書是我作為個人專著的一部處女作,但它絕不是脫離有關的美術文化教育背景而憑空地“獨創(chuàng)性”地研究之作,也更沒有奢想要在學科課程如林的美術教育王國里去獨樹一幟,立一門新的學科課程。這些事情,可以說古今中外的前輩們已經(jīng)做了許多。比如設計素描課程,外國的設計藝術學校在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設了(當然,其教學體系建構和完善與否,那又是另外一碼事)。甚至版畫素描教學(參見廣軍的《簡論版畫素描》,載《美術研究》1981年第1期)、意象素描教學(參見孫宜生著的《意象素描》,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6年版)等,國內學者在多年前也已探研過了。所以,在寫作本書時,我是恪守本分,且有自知之明,更不能掠人之識以為己有。因此,這里的“設計素描教學”,是我對包括本院及部分院校開設該門課程的情況進行考察、探研而得出的一些實實在在的體會與認識,是關于該門課程體系該如何建構、建設的實實在在問題,而不是新立一門學科課程。當然,這里的“設計素描教學”也不同于國外那樣的設計素描教學。換一種說法,這本《設計素描教學》是建立在目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中,素描基礎教學已經(jīng)在和正在不斷地發(fā)生著新的分化與新的綜合這一教改事實基礎之上的。“從一開始就認識到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美術的整個歷程并不是一部技術熟練的進步史,而是一部觀念和需要的變革史”(岡布里奇著《藝術的歷程》中譯本,第7頁,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版)。這也正是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的基本出發(fā)點與基本依據(jù)。第二,目前,在設計藝術教育中,如何改進、如何改革現(xiàn)有的素描基礎教學模式的探研者有之,而且人言言殊,爭議頗多。但從現(xiàn)有的教研成果上看,不少探研者尚停滯在感性認識階段,即使有些較深入者的教研成果也只是側重于其教學的某個局部或某個側面,而未有全局性的重大的突破性進展。我正是基于一種這樣的教研狀況且在教學中碰到極大困難的情況下開始該門課程探研的,并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驗,為該門課程初步建構一個體系。當然,現(xiàn)從成書的情況看,我并不認為這個教學體系就是科學的教學體系或最佳的教學體系,只是覺得在目前該門課程的改善與建設還未能引起同行們足夠的重視,也未能展開必要的探討的情況下,這個教學體系比較合理、科學、可行,也比較有利于該門課程的發(fā)展,是一種相對優(yōu)化的選擇方案。更深一步地說,我認為要建構一個適合現(xiàn)代設計藝術教育的素描教學體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如何突破舊有的素描教學模式,提出一個包容性較大的新素描教學體系,只是這個長期建設過程首要的一步。自然,該書的出版及這個教學體系的面世,還需要在現(xiàn)實的教學與教改實踐當中去不斷地檢驗、修改、充實、提高與完善。第三,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設計藝術教育的基礎學科課程——設計素描課程還是一門正在發(fā)展形成中的新型課程。因此,任何一本有關方面(或其它稱謂)的教科書或專著,都不可能在一切問題上給讀者提供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在本書中所力求做到的,也只是自己對目前國內外所了解與掌握的有關教研成果的一個初步的綜合。但我想,只要這種綜合是科學的與恰當?shù)?、符合專業(yè)需要與教學實際的,那么這種綜合本身就是一種有價值的教研建設與教研創(chuàng)造。我深信,隨著設計藝術教育的向前發(fā)展,這門新的學科課程必將在我國得到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那么,就讓這本書作為鋪路石,去拋磚引玉吧。以上是我借寫后記之便所作的一點必要的補述。我想,羅嗦幾句,只要有益于讀者,還是值得的。此外,我在寫作此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人的指點、支持、關心及配合,這是需要在這里特別提出的。首先是我的老師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朱輝先生與原藝術學院院長、教授聶南溪先生。朱輝先生對我寫作此書給予了很大的鼓勵,對我的寫作提綱也給予了多方面的具體指導;聶南溪先生則不僅幫我修改寫作提綱,還為本書作序以示勉勵。段玲老師為我查閱資料并提供了各種便利與幫助。其次是湖南美術出版社的鄒敏訥先生與黎丹先生。倘若沒有鄒敏訥先生的熱心指點與扶持,我要寫作這本書是不可能的。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黎丹先生,則從書稿的質量要求到章節(jié)的邏輯結構都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又從標點符號到遣詞造句作了精心的修改,甚至還為我拍攝了部分圖片資料,為我寫好這本書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再次是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設計系93級、94級、95級的同學們,正是由于他們的積極參與及配合,使我的教改實驗得到了順利地進行,并獲得了寶貴的第一手參考資料。復次,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還參考了一些其他同志出版的有關教研成果與資料,因篇幅所限,恕未能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目前我國設計藝術教育中的素描基礎課程改革還處于起步的階段,而從其體系的角度進行教改探索,難度很大。因此,本書的欠缺之處肯定不少,我期待著各位專家、廣大讀者的教正。謝雱1996年9月12日于湖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設計系本書前言序設計素描教學是素描教學中的新課題,它包括設計與素描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又必須結合起來,即素描教學要為設計專業(yè)服務。所以,素描教學的目的、內容、方法、觀念等等也就與繪畫專業(yè)的素描教學不盡相同。目前全國從事設計專業(yè)素描教學的專家們都在進行探索與研究,并有不少專著與論文問世,對于我們研究設計素描教學是很有意義的。謝雱從事設計專業(yè)的素描教學多年,他對當前國內外設計專業(yè)的有關專著及作品等資料進行了廣泛地深入了解與研究,而且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綜合與選擇,并作了幾年艱辛的教學實驗。他在教學實踐中,勤于學習、善于思考,逐漸形成了他自己對設計素描的教學觀點與體系建構。在本書中他提出了“結構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明暗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創(chuàng)意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的教學訓練結構,使設計素描教學的觀念新穎、內涵豐富、視野開闊。這種結構是科學的與恰當?shù)?,也是本書獨具的特色。在他的教學實踐中已經(jīng)受到設計專業(yè)學生的歡迎,同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設計藝術教育的發(fā)展,與之相適應的素描教學也必將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發(fā)展,本書在此基礎上已作出了可喜的貢獻,勢必會受到讀者們的歡迎與喜愛。聶南溪1996年9月8日于湖南師大麓山村

作者簡介

暫缺《設計素描教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章 設計素描及教學
    第一節(jié) 設計素描的基本性質
    第二節(jié) 設計素描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jié) 設計素描作畫的基本要求
    第四節(jié) 設計素描教學的基本要點
    附:教學設計參考
    1.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
    3.教學要求
    4.思考題
   第二章 結構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
    第一節(jié) 結構形態(tài)造型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jié) 結構形態(tài)造型的表現(xiàn)要素
    第三節(jié) 結構形態(tài)造型的基本畫法
    附:教學設計參考
    1.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
    3.教學要求
    4.思考題
   第三章 明暗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
    第一節(jié) 立體感
    第二節(jié) 空間感
    第三節(jié) 質量感
    第四節(jié) 全因素明暗造型
    附:教學設計參考
    1.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
    3.教學要求
    4.思考題
   第四章 創(chuàng)意形態(tài)造型的訓練
    第一節(jié) 特寫造型
    第二節(jié) 變換造型
    第三節(jié) 意象造型
    第四節(jié) 錯視造型
    附:教學設計參考
    1.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
    3.教學要求
    4.思考題
   作品欣賞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