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筆者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和道教音樂專題研究方面所獲心得的提煉和總結,旨在從歷史脈絡、形態(tài)特征、審美風格和歷史價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論述道教音樂的基本面貌和本質特點,為更多的學者和關心道教音樂的讀者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道樂印象。本書是近二十年來筆者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和道教音樂專題研究方面所獲心得的提煉和總結,旨在從歷史脈絡、形態(tài)特征、審美風格和歷史價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論述道教音樂的基本面貌和本質特點,為更多的學者和關心道教音樂的讀者提供一個比較完整的道樂印象,是謂“通論”之本意。 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著重描述分析道樂的淵源和產生、形成、發(fā)展的歷史全程。通過本篇研究,基本理清了道樂歷史發(fā)展的線索以及其中隱含的某些規(guī)律,使讀者對道樂有一個清晰的歷史感,基本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跨越近兩千年的歷程而走到今天,明白其珍貴的歷史意義所在; 第二篇從基本特點、音樂形態(tài)、音樂曲目、儀式類型等角度多側面考察論述道樂作為一種宗教音樂所獨具的形態(tài)特點,使讀者對道樂的基本面貌和它區(qū)別于一般民族民間音樂的本體特點有一種全方位的認識; 第三篇深入探索道教的音樂觀念和宏觀風格特征。道樂是多少具有一些神秘性的音樂品種,它的外在形態(tài)已表現(xiàn)出了諸多不同于世俗音樂的特征,而這些特征的鑄就,在很大程度上與道士們不同尋常的思想觀念有密切關聯(lián)。了解這些隱密奇異的觀念,無疑可加深我們對道樂品質的認識,拓寬對道樂審美體驗的理解,從而有可能以更宏觀、更簡約的方式把握道樂的主導風格。 如果說前三篇主要圍繞道樂本身的特點而作面面觀的話,那么第四篇則將視野進一步拓寬,將道樂置身于華夏音樂中進行考察,觀察道樂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大家庭中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對于中國音樂諸多品種形式的發(fā)展起到何種真實的作用?此篇論述必須基于對中國音樂和道教音樂兩方面的情況都有相當深入詳實地了解,并須仔細考證、辯析道樂與不同音樂品種千絲萬縷而又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lián),最后才能對其間的真實關系作出判斷,對道樂的千秋功過和歷史價值作出評說。因此,本書盡可能搜尋道樂與民族音樂諸品種的聯(lián)系線索和方式,客觀論述其相互依存和影響的現(xiàn)象和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