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共設計了六章主要內容。第一章社會技術批判論,主要是對哲學、技術哲學、社會技術哲學、技術、自然技術、社會技術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等問題進行“前提”批判,為全書的展開奠定理論基礎。第二章社會技術在論,是針對學術界一些同仁,否認社會技術的存在問題,按照有、無、質、量、度的邏輯,從“有”開始,研究社會技術的存在問題,為揭示社會技術的本質創(chuàng)造條件。第三章社會技術本質論,主要是從社會技術與技術、與自然技術的比較,論證社會技術是什么,對“社會技術前提批判”、“社會技術的存在”進行總結、提煉和升華,為深入論證社會技術的特點、價值等作理論準備。第四章.社會技術形態(tài)論,主要是揭示社會技術與社會科學、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等的關系,進而論證社會技術的特征。第五章社會技術價值論,主要論述社會技術的功能,為人們更好地創(chuàng)新和使用社會技術提供方法論。第六章社會技術規(guī)律論,主要研究社會技術與自然技術的矛盾運動,為實現(xiàn)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這部哲學著作,理論基點有兩個:一是我們堅持實踐的觀點,用實踐的觀點理解人的社會活動,用實踐的觀點認識社會生活的本質,為社會技術的一系列論證提供現(xiàn)實基礎;二是我們遵循社會科學向社會技術轉化這條邏輯底線,采取類比的方法,從自然科學與自然技術的關系,看社會科學與社會技術的關系,為理解社會技術提供了一條捷徑,這也是我們研究社會技術哲學的一個重要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