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記,指中國歷史上各個時代的人物自內地到西北地區(qū)出使、考察、旅游或任職時所留下的紀行文字。其記載涉及到不同時期西北地區(qū)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民俗、天文地理 、山川物產等等內容,多側面地反映了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社會風貌,是深入了解西北社會歷史文化的極為珍貴的史料。由于它是私家之作,所記皆個人足履目擊所得,更具真實性;由 于它亦史亦文的性質,融史學的內核于作者之文心,記事考證與寫景抒懷并舉,即興秉筆, 形式自 由,文字往往生動活潑,更具可讀性。它實在是介于史學、文學之間的很有活力的一種文體 形式!現(xiàn)存的西行記,最早當推東晉僧人法顯的《佛國記》及北魏的宋云《行記》,然其中對我國 西北地區(qū)的記載極為簡略。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述我國西北地區(qū)的也只占一小部分 。唐、宋之際西行者的著述,大多已殘缺不全。元、明以降,這類作品逐漸增多。尤其到清朝和民國時期,西行記實之作到了一個繁榮時期,見于載籍的不下百數(shù)十種;其記載愈加詳 盡,內容愈加廣泛,有些著作,在記事的同時,往往還提出關于治理西北、安定西北、開發(fā) 西北、建設西北的深刻見解,具有極高的“史鑒”價值。本輯作品的寫作年代集中于世國初至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作者多為民國時期各級政府官員和科技文化教育知名人士,其著作有當時和后來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些作品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20世紀上半葉,特別是20-40年代中國西北及其周邊地區(qū)社會、經濟、民族、宗教、歷史、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情況,不同程度地提出了“開發(fā)西北”、“建設西北”的建議和構想,無疑增加了這套書史鑒的“亮度”。使其更加貼近我們今天西部大開發(fā)的時代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