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露臉于戰(zhàn)國后期的“楚辭”高唱之后,隨著中古文學的發(fā)展而漸起光大。在小說和戲劇未出現以前,作家最賣力氣的創(chuàng)作是賦。賦耐得精雕細刻,甚至于嘔心瀝血。賦需要“控引天地,錯綜古今”的形象思維、“苞括宇宙,總攬人物”的宏闊眼光,“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的縝密功夫,所以舊時浩瀚的文集,賦總是氣宇軒昂地挺立于卷首。賦的天職在于體物,諸如音樂、舞蹈、建筑、園林、科技、雜技、紡織,乃至于傀儡戲、弈棋、拔河、賽馬,以及各種禮儀、風俗、服飾,都可在賦中廣采博取,以補史料的不足。上不得詩、畫的蝎虱蠅鼠,與風花雪月、美女麗人、大鵬猛雕,都得到形形色色的展現。本書所選以賦為主,也兼顧到“辭”,以見辭賦的發(fā)展變遷。命曰“辭賦”,亦無不可,因自漢迄今,“辭”向來就有稱作賦的說法。入選篇目包括宏篇巨制和寥寥數語的微型賦。個別大篇采用節(jié)錄,均在注文里作了說明。共收入90家,凡130篇,歷代佳制名作,粗具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