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過去時,但誰也不能否認歷史與現實及未來的因果關系。大多數人關注歷史——無論事件、人物、經驗、教訓,其著眼點還是為著現實和未來。也有的學者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與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一來,客觀似乎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卻是歷史學界面對現實中的許多重大社會問題時的缺位與失語?!∑鋵?,歷史與現實哪里能隔開呢?研究歷史,不著眼于現實,歷史學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研究歷史,書寫歷史,是不應該切斷歷史與現實的關聯的。真正關注現實,才有可能以更深廣的目光切入歷史,成為一個有擔當的歷史學家。行文至此,我很想說一下張純如。很難說她就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學家,她卻用自己的熱忱做到了許多歷史學家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事。因為她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來凝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無法忽略的傷疤。張純如走了。關于她的走有著種種猜測,作為史學界里的一員,我在為如此年輕而燦爛的生命的隕落覺得惋惜的時候,也有一些內疚。如果,如果我們可以對現實關注更多,如果,如果我們能更切實地為歷史做一點什么……讓歷史切入現實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得有讓人喜歡的話題和風格。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快節(jié)奏、重效率的時代,但人們也更需要休閑和放松。因此,有味、有趣和有用,就是我們作者、編者應為之努力的方向和追求。《歷史學家茶座》今日開張,“茶客”們不棄,盡可以在這里談學問,話家常,品茗論道,雅俗共賞。這廂有禮,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