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中國的和文化意識

中國的和文化意識

中國的和文化意識

定 價:¥18.00

作 者: 鄭涵著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806688694 出版時間: 2005-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5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摘錄自序言:擺在我們前面的這本《中國的和文化意識》,由兩部分組成:正文是中國古典美學中“和”的范疇的研究:附錄為作者近年來對文學批評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前者是由博士論文修改而成,后者則是碩士論文的選題。對這兩個題目,鄭涵都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比如,為了研究“和”這個審美范疇,他讀了許多人類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哲學、歷史書籍,加以綜合論述,說出了“和”的深層底蘊。論文從原始社會到明清時代,比較系統(tǒng)和完整地綜述了“和”的歷史風貌,較全面地總結了它的基本特征,富有創(chuàng)造性。特別是將“和”文化的形成與遠古的原始崇拜、巫術儀式和天人合一的概念聯(lián)系在一起,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本文在進行史的敘述的同時,還對中國古代“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結構方式進行了探討,力求做到史論結合。作者將陰陽關系看作中和意識形態(tài)的基本結構方式,是符合實際的,而這一認識,就將“和”對中國文化的全面滲透性,給揭示出來了,這是一個重要的見解。對于文學批評的研究,則注重理論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結合,打破了那種純抽象的范式,這是有利于文學批評的發(fā)展的。當然,這些見解都是探討性的,并非什么定論。但鄭涵的治學是認真、扎實的。摘錄自正文:中國古代的和文化意識以陰陽互動為基本的結構形式。陰陽互動不是黑格爾一分為二的辯證法,而是互施互化、互涵互化而至多元協(xié)調、廣大和諧、生生不已,是得其環(huán)中、往復無窮的圓融與完滿,其核心是中和現(xiàn)于陰陽,陰陽歸本中和。就思維形式而言,陰陽互動觀念反映出中國古代網(wǎng)態(tài)思維模式:以中和觀念為核心,強調天人合一為本的多元居中致和,以此化生萬物,包羅萬象,涵攝一系列對位對應的概念與范疇。目錄序(吳中杰)引言第一章中國古代的和文化意識探源第二章銅石并用時代與夏商周三代人文之和第三章貴和尚中天人相協(xié)第四章人和與天和第五章中國古代的和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結構主要參考文獻附錄一中國古典建筑中的宇宙意識附錄二文學批評對象渾合論附錄三歷史藝術批評原則新探后記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的和文化意識》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吳中杰)
引言
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和文化意識探源
第二章 銅石并用時代與夏商周三代人文之和
第三章 貴和尚中 天人相協(xié)
第四章 人和與天和
第五章 中國古代的和文化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結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中國古典建筑中的宇宙意識
附錄二 文學批評對象渾合論
附錄三 歷史藝術批評原則新探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