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么?什么是禪的真義和精髓?20世紀中、日兩位大學者胡適和鈴木大拙曾囚共同的研究興趣而建立了學術友誼,但兩人又因對禪宗真義理解的分歧而有過至死也未能了結的激烈論辯;這一樁世紀學術公案,實實在在能說明對禪宗精髓的把握確非易事?;勰芤慌啥U宗主張不立文字、救外別傳,因此而引出了一系列的歧義、誤解和爭辯-其實,所謂”不立文宇”并不是不要文字。否則,何以解釋那成千萬、上億字的禪宗歷史典籍的出現(xiàn)并傳存至今?不立文字,一般可以理解為不依賴、不拘泥、不膠著于文字的表述和解說(更高的境界當是超離文字的知解)。為此,禪宗歷史典籍要讀,今人談佛論禪的文字也不可不讀,且不說今人文章不容置疑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品位,僅語言習慣和時代氣息也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口味;本書共收錄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學者、僧人和作家三十二人論禪的文章五十八篇,分為上下輯,按作者生年先后為序編列上輯為散文隨筆短論之類。作者身份不同,視點不一,但無一例外地抒寫了自己對人生、宇宙.自然的感悟與理解。靈與肉,生與死,哀與樂,禍與福,等等,哲人的思考,禪者的超脫,文士的想象,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遠或近,表現(xiàn)出了一種與禪意識一致的審美情趣,一種對佛教文化的親和:其藝術品格,大多沖和平遠,逸雅清致,在喧囂的俗塵中,為讀者帶來一份性靈的體悟,一絲菩提的清涼,一瞬身心的安頓。這也許類似于佛家所說的慈航昔渡吧!需要說明的是.一些作者抒情寫性,筆隨情至,文章巳不為禪宗所固而泛敘佛禪之意了:除此。本書還圍繞奉持南山律宗的弘一法師(李叔同),選收了一組紀實文章,亦可從感性上幫助讀者對參禪禮佛的了解和體悟。禪學的教理雖玄奧,但并非不可解讀。下輯的理論文字集中在對禪理的解讀上,哲學家和禪師學者們?yōu)殛U明佛學之義理(禪理),或直陳禪宗要義真髓,或勾勒禪宗的演化過程、嬗變軌跡,或探究禪宗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的深遠影響.揭橥中國禪宗的實質和義旨.大致反映了中國現(xiàn)代禪學的研究成果和深化進程,算作“禪宗入門”吧。今人參禪似乎并不重在修持禪定的佛家終極目的,而更鐘情其道德實踐,凈化情性乃至健康身心,“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無論是對禪趣的抒寫,還是對禪宗真義的探討,抑或對參禪入門的導引解說,文章因作者而有別,品閱也因讀者而生異。但能以禪而結緣,囚文而生悅,則編者心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