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991年開始試辦MBA教育并正式設立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自全國首批招生不足百人到2000年招生逾萬人,MBA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上頻繁出現(xiàn)的名詞,其地位和重要性也逐漸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為鞏固MBA教育的良好基礎和發(fā)展形勢,200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托“中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組織專家對授予試辦資格的前兩批共26所院校進行MBA教育教學合格評估,2001年又對第三批28所院校進行了教學合格評估。從評估的效果和結果看,我國的MBA教育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和長足的發(fā)展,并成為我國培養(yǎng)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盡管如此,中國現(xiàn)有的MBA規(guī)模與整個國家的人口規(guī)模和經濟發(fā)展的要求還很不相稱。特別是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MBA和MBA教育如何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F(xiàn)在,中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如何迅速培養(yǎng)出適合我國需要又符合國際標準的MBA對我國今后的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在MBA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材建設(包括案例建設)是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具有MBA學位授予資格的院校對此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曾經在引進國際權威MBA教材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國MBA教育界產生了重大影響?,F(xiàn)在,該社又聘請國內著名專家組成編寫指導委員會,并遴選國內著名院校具有豐富MBA教學經驗(并且有博士學位)的骨干教師,編寫出版了這套“工商管理碩士(MBA)教材新系”。叢書的編寫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MBA教育的特點,并在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1力求兼顧各方面需要。既考慮MBA教學的特點,又考慮授課教師的需要,同時也盡量適用于企業(yè)管理者自學。因此,教材強調理論體系的清晰完整,同時也突出其實踐性和實用性,爭取做到二者完美的結合,最大限度地增加教材中的案例、專欄和實驗,使教材具有相當?shù)纳疃群蛷V度。2盡量按現(xiàn)代MBA教學模式進行編寫。這套教材首先保證貫徹科學合理的思考方法,然后是傳授知識,盡可能地提供各種教學支持和其他便利,并與先進的教學方法相適應。3力求既要符合國際慣例,又要適合我國國情,在整體上適應更高層次的需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不僅國內的MBA學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國際慣例,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攻讀中國的MBA學位或參加有關培訓。因此,我們自己編寫的教材應該在管理文化與法律環(huán)境等方面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在“國際化”的同時,堅持“本土化”,保證其良好銜接與融合。總之,基于這套教材的上述特點,加之參編院校及各位作者在MBA教育教學方面的雄厚基礎,以及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引進出版國際權威MBA教材的成功運作經驗,我們相信它的出版必將對我國MBA教育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書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疏漏甚至謬誤,誠懇地歡迎有關專家和讀者提出批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