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已是上世紀初的一幕了。思想和文化的先驅用紙筆在時代的浪潮中描摹心靈的圖卷?;靥骶竦目臻g,情感的經緯交織成生命的印痕。疾奔的身影后,炫目的花朵依舊綻放,讓人詩意飛揚。馬力的新著《山水文心》是對中國現代風景散文的一次賞閱,是對文學經典進行視角獨異的含咀和體悟后即興的批點。游情所向,又超越尋常的地理意義而使作品原初的內蘊獲得個性化的解讀,斷非多加添設的文字附贅。繪寫著社會生活圖景的那一代作家,皆對山水有情,屐痕無所不到?!笆幨幏徘橹尽绷粝碌淖髌氛赏嘎缎愿裰欣寺囊幻?。馬力仿佛離五四作家很近,情感的契合使他從這些美麗抒情篇章里呼吸往昔的空氣。他游走于經典與風景的相交地帶,盡情享受文字,感受彼時的思情,于浮想之際還原前人描述的山水。周作人的淡樸,郁達夫的飄逸,沈從文的淳美,郭沫若的激切,徐志摩的恣肆,林語堂的靈妙,鄭振鐸的深湛,朱自清的雅馴,潘漠華的沉郁,廢名的古拙,冰心的清麗,廬隱的凄婉,石評梅的哀艷,馮沅君的幽嫻……翰墨風流,他們的藝術精神在山水世界中延存、超升。風景之樹上,思想的葉片不會零落,情感的根脈永遠堅韌。先天的稟賦轉化為語言的呈現,表露出迥異的文學風度、精神氣質和寫作姿態(tài),浮映于山水圖景上的是文學大師心靈的潛象。馬力臨其境,領其情,遠去的先人做了身邊的游侶,彼此談笑著,輕移閑緩的腳步瀏覽起山陰道上的景物,隨風的繁枝綴滿散文的果實。始信好的寫景篇章都是如畫的,山水途中入勝游。京師的遺韻還在紙上存留,馬力隨鄭振鐸穿入廠甸,去尋店藏的舊箋;跟錢歌川走近天橋,去看雜聚的百藝;同朱湘蕩舟北海,去聽詩壇的爭訟。都門之外的佳景更迷人眼。黃山云霧、西湖煙波、姑蘇風月、敦煌梵境……疏淡而清遠,又不斷閃映新鮮的景象。在審美視野里,移動的風景無不動情。點點筆墨,讓精神的羽翼歸憩,又催動新的遠翔。身披煙霞余影,馬力循著前代學人的文化印跡行走,領受著山之生命、水之性靈,在峰嵐江波的映襯下完成對于風景的文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