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法國境內一塊神奇的土地。多少年來,這里多民族聚居,文化薈萃。著名學者葉維廉先生得一長假,于此所思所感,以散文隨筆及詩歌記錄其中的人文,又配以大量照片,殊可玩味。葉維廉,1937年生于廣東中山,在臺灣讀書時便以現(xiàn)代詩及現(xiàn)代詩論崛起,后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67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學圣地亞哥校區(qū),數(shù)度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邀請授課,1980年至1981年并協(xié)助北京大學發(fā)展比較文學。人稱“美國現(xiàn)代主義與中國詩藝術傳統(tǒng)的匯通者”著作四十余種。詩:《愁渡》、《醒之邊緣》、《驚弛》等;散文:《歐羅巴的蘆笛》、《尋索:藝術與人生》等;翻譯:HidingtheUniverse:PoemsofWangWei,ChinesePoetry:MajorModesandGenres等;批評和理論:《秩序的生長》、《解讀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比較詩學》、《中國詩學》及DiffusionofDistances:DialoguesbetweenChineseandWesternPoetics等;畫論:《與當代藝術家的對話》。其全集在學界影響不小。我真正對這個地方發(fā)生興趣,是來自印象派以來畫家莫奈、雷諾阿、塞尚、梵·高、畢加索、馬蒂斯等人興發(fā)的爆炸性顏色的革命,在普羅旺斯璨麗閃爍的陽光中找到顏色的一種新的生命。有人甚至說,我們對普羅旺斯的感覺,包括現(xiàn)在各城鎮(zhèn)商店內的商品和裝置的色彩都曾受到他們的影響……這里的日記,對古羅馬的古跡、教堂、修道院等,沒有打算做學者式的陳述,思古幽情容或有之,但沒有考古、歷史的發(fā)揮……我只把當時對自然人文景象的直接感受、思跡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