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地域共同體的最常見樣式——政治國家來說,由于自然環(huán)境、資源稟賦、社會—歷史—文化等諸多要素在國內各區(qū)域間不同的分布結構,進而在地區(qū)發(fā)展中也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性。這就對現代國家,尤其是有著廣闊地域空間的后發(fā)國家如何維護共同體的凝聚力,提出嚴峻的挑戰(zhàn),如蘇東解體、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獨立風波、南斯拉夫解體以及科索沃危機、曠日持久的北愛和平進程……“后冷戰(zhàn)“時代國族共同體不但受到來自共同體內部各元素的“拷問”,而且遭遇到了“全球化” 浪潮的當頭棒喝:對于現代國家來說,國族共同體的繼續(xù)必然要以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在種族或文化上的同質性為前提嗎?種族和文化上的同質性能否克服由于地域間不均衡發(fā)展所帶來的離心傾向?現代國家能否建立在由不同族源群體構成的共同體基礎之上?正是基于以上“問題意識”,本書試圖以美利堅國族共同體的建構實踐為案例,探討現代國族共同體營造其內部民眾認同的方式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