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后花園》收錄了作者車前子的四十余篇散文隨筆:新作三十多篇,舊文五六篇。以前結過集的有關蘇州的文章在此篇文章中一篇也沒有收錄。車前子,詩人。蘇州人,現居北京,代表作有《三原色》。本書收錄了車前子的四十余篇散文隨筆,如《蘇州色》、《蘇州閑話》、《詩讀蘇州》、《狀元一大串,書店一大片》、《蘇州女人》、《蘇州男人》等等。請讀片段:蘇州這個地方,可說是中國的書香門第。這話由我這個蘇州人來說,就有點大言不慚了。反正現在書香不如銅臭(銅臭這種臭,是臭豆腐的臭,聞著是臭的,吃著是香的,誰不喜歡?我就很喜歡),也就無所謂了。再說如今大言不慚也是時尚,前幾天見到個32開本大小的澡堂,招牌便是“亞洲洗浴中心”。再說蘇州還的確與書香有牽連,牽出狀元一大串,連出書店一大片。有人說狀元是蘇州的土特產;有人說書店是蘇州的風景線。也就是說狀元和書店,是蘇州的兩多。以前是狀元多,現在是書店多。狀元多了書店多了,就能說這個地方書香襲人?我知道廁所多的地方不一定就臭氣熏天。我一直培養(yǎng)不起對狀元的感情。至今的蘇州人一說起狀元,還像在說自己有錢的老爸、出息的兒子似的自豪一臉。我有點奇怪。我以為蘇州這個地方出了這么多狀元,并不是蘇州的驕傲,恰恰是蘇州的悲哀,這只能說明蘇州文化的平庸,成了一種適合考試的文化??婆e考試首先是排斥異端扼殺個性束縛想像力的,那么適合它的文化也必然是平庸的。還是馴服的。更是諂媚的。其實也不僅僅是科舉考試,凡考試差不多都如此。所幸蘇州還有真讀書的,金圣嘆,顧炎武,也能牽出一大串。金圣嘆為自己讀書,顧炎武為天下讀書;金圣嘆躺在床頭上讀書,顧炎武騎在馬背上讀書,一個隨心所欲點到即止,一個錙銖必較說來話長,兩個人異曲同工,都能意氣用事。意氣用事好,讀書就是一件意氣用事的事。他們?yōu)樘K州的讀書人掙回些面子。但話說回來,狀元好歹總是讀書讀出來的,不像做官,官能捐個做做,我倒還沒有聽說狀元有捐個做做的,京劇《二進宮》里楊波急吼吼所唱“十年寒窗九載遨游八月科場七篇文章”看來不虛。所以我又要對蘇州文化表示敬意了,它出了這么多平庸的狀元進士,而僅有幾個貪官污吏遺臭萬年,看來書畢竟是香的,多讀書,讀多書,子弟還是要讀書,書可知恥,香能壓臭。我去過的地方也不少,像蘇州有書店一大片的城市還不多見。但也不要就以為蘇州人就怎么地怎么地了,它或許更是蘇州人作為地方性格的一種表現。蘇州人貪圖安逸、怕擔風險,又想掙點錢,開書店自然是首選了,除非火災水災這概率總是少的,不像開鮮花屋水果店,一不小心會爛掉,小心了也會爛掉,風險太大;做豆腐點心生意呢,要早起,搞桑拿按摩行當呢,又要晚睡,都不夠安逸。以至于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里的某一陣子,蘇州的工商局停辦書店執(zhí)照。一般說來便宜沒好貨,但在蘇州就能買到便宜的好貨,那就是書。市場飽和了,就有競爭了,書店紛紛打折,那幾年我添了不少書。即使現在我身在北京,也常會開個書單寄去蘇州托朋友置辦,寄回來加上郵費,還是便宜。因為便宜,蘇州買書的人就很多,書店里往往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真想不到蘇州人這貪圖安逸怕擔風險的惡習,倒推動了地方文化建設。蘇州鄰近有個城市,舊社會以產強盜聞名,前幾年要建設文化,政府機構特別發(fā)了紅頭文件,要求每個市民在一年之內起碼都要有二十本藏書。我有位開書店的朋友知道了,很是興奮,就去那里開了個分店,結果好慘,折扣打得比蘇州還低,還是沒人買??磥硖K州人買書不僅僅是書價便宜的緣故,讀書在蘇州還是有一定傳統(tǒng)的吧。起碼有基礎。前不久我兒子從蘇州打來電話,他正讀初一,參加區(qū)里的學生閱讀競賽,原先以為讀幾本書就完了,不料要考試,還有預考,兒子說有二三十個題目:《紅樓夢》里的妙玉給賈寶玉泡茶時用的是什么水?魯迅為什么恨貓?魯迅的《朝花夕拾》當初在雜志上發(fā)表時叫什么名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老人幾次說到出海打魚?沈從文的《邊城》有多少字數?我有點憤怒,對兒子說你要考文學博士?。亢髞硇钠綒夂偷匾幌?,能出這樣題目的人,畢竟是讀了不少書的,且有好的記憶力。這題目大概也只有蘇州人出得來。我是一直記得這一件事的,幼年的時候住院,鄰床有個粗枝大葉的黑胖子是泥水匠,日常里沉默寡言的,有一次竟對我父親說:“你兒子聰明,像李賀?!彼蟾攀枪ЬS,我父親卻不高興。直到轟轟烈烈的“評法批儒”開始我才悟到父親當時為什么不高興,因為李賀是早夭的。你想蘇州的一個普通工人能在日常生活里用李賀作比,盡管不太妥當,也說得上藏龍臥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