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導論
1. 1 光纖通信的發(fā)展與現狀
1. 2 通信系統(tǒng)的信號與調制
1. 2. 1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1. 2. 2 調制格式
1. 3 信號復用與數字傳遞方式
1. 3. 1 數字信號的復用方法與PDH系統(tǒng)
1. 3. 2 同步數字轉移模式(SIM)
1. 3. 3 異步轉移模式(ATM)
1. 4 光纖通信系統(tǒng)及其應用
1. 5 光纖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
1. 5. 1 光纖光纜
1. 5. 2 光發(fā)送機
1. 5. 3 光接收機
練習題
第2章 光纖的結構與導波特性
2. 1 光纖的導光原理與結構特性的射線分析
2. 1. 1 階躍光纖
2. 1. 2 漸變光纖
2. 2 階躍光纖的模式理論
2. 2. 1 電磁波在光纖中傳播的基本方程
2. 2. 2 光在光纖中傳播的導波方程
2. 2. 3 階躍光纖中的光場
2. 2. 4 階躍光纖的本征值方程與模式
2. 2. 5 單模光纖
2. 3 單模光纖的色散
2. 3. 1 光纖色散引起的脈沖展寬及對通信容量的影響
2. 3. 2 材料色散
2. 3. 3 波導色散
2. 3. 4 色散位移和非零色散光纖
2. 3. 5 高階色散
2. 3. 6 偏振色散
2. 4 光纖損耗
2. 4. 1 衰減系數
2. 4. 2 衰減機理
2. 5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
2. 5. 1 非線性折射率與自相位調制
2. 5. 2 受激非彈性散射
2. 5. 3 參量過程與四波混頻
2. 6 光纖光纜設計與制造
2. 6. 1 光纖的結構設計與制造
2. 6. 2 光纜的結構設計與制造
練習題
第3章 光波系統(tǒng)中光信號的傳輸特性
3. 1 色散影響下光信號的傳輸特性
3. 1. 1 光脈沖傳輸的基本方程
3. 1. 2 光脈沖參數與色散展寬
3. 2 光纖帶寬與色散對通信能力的限制
3. 2. 1 寬譜光源脈沖傳輸時的展寬與極限比特率
3. 2. 2 窄譜光源脈沖傳輸時的展寬與極限比特率
3. 2. 3 光纖與光纖系統(tǒng)的帶寬
3. 3 光纖非線性影響下光信號的傳輸特性
3. 3. 1 光脈沖在非線性色散光波系統(tǒng)中傳輸的基本方程
3. 3. 2 光波系統(tǒng)中光脈沖信號的傳輸狀態(tài)
3. 4 非線性光波系統(tǒng)中的自相位調制和頻率啁啾
練習題
第4章 光波系統(tǒng)互連技術與器件
4. 1 光纖連接器
4. 1. 1 光纖連接損耗及影響因素
4. 1. 2 光纖連接器的結構
4. 2 光纖耦合器
4. 2. 1 光纖耦合器的基本原理與結構
4. 2. 2 光纖耦合器的特性
4. 2. 3 其他類型耦合器
4. 3 波分復用/解復用器與光濾波器
4. 3. 1 WDM/DWDM的技術性能
4. 3. 2 WDM/DWDM的結構原理
4. 4 光波導調制與開關器件
4. 4. 1 相位調制器
4. 4. 2 強度調制器和光開關
練習題
第5章 光源與光發(fā)送機
5. 1 半導體光源的物理基礎
5. 1. 1 發(fā)射與吸收速率
5. 1. 2 PN結的形成及其能帶結構
5. 1. 3 載流子的復合發(fā)光效率與壽命
5. 1. 4 制造異質結的化合物半導體
5. 2 發(fā)光二極管
5. 2. 1 輸出功率與效率
5. 2. 2 輸出光譜特性
5. 2. 3 響應速率與帶寬
5. 2. 4 LED的類型與結構
5. 3 半導體激光二極管
5. 3. 1 粒子數反轉與光增益
5. 3. 2 光學諧振腔與激光器的閾值條件
5. 3. 3 激光器的結構
5. 3. 4 有源層的導波特性與激光腔的振蕩模,
5. 3. 5 單縱模半導體激光器
5. 4 半導體激光器的輸出特性
5. 4. 1 L-I轉換輸出特性
5. 4. 2 調制特性
5. 4. 3 噪聲特性
5. 5 光發(fā)送機
5. 5. 1 光源的調制
5. 5. 2 光源的驅動電路
5. 5. 3 光源與光纖的耦合
練習題
第6章 光檢測器與光接收機
6. 1 光電二極管
6. 1. 1 光檢測器的物理基礎
6. 1. 2 PN光電二極管
6. 1. 3 PIN光電二極管
6. 1. 4 雪崩光電二極管
6. 2 光接收機的電路結構與特性
6. 2. 1 光接收機的前端
6. 2. 2 光接收機的線性通道
6. 2. 3 數據重建電路
6. 2. 4 集成光接收機
6. 3 光接收機的噪聲
6. 3. 1 光接收機的噪聲源
6. 3. 2 PIN光接收機的信噪比
6. 3. 3 APD光接收機的信噪比
6. 4 數字光接收機的靈敏度
6. 4. 1 光接收機的誤碼率
6. 4. 2 數字光接收機的最小平均接收功率
6. 4. 3 光接收機的極限靈敏度
6. 4. 4 光接收機靈敏度的惡化
6. 5 光中繼器與分插復用器
6. 5. 1 光中繼器
6. 5. 2 分插復用器
練習題
第7章 光放大器
7. 1 光放大器的原理與一般特性
7. 1. 1 光放大器的原理
7. 1. 2 光增益譜寬與放大器帶寬
7. 1. 3 增益飽和與飽和輸出功率
7. 1. 4 放大器噪聲
7. 1. 5 光放大器在光波系統(tǒng)中的應用
7. 2 半導體光放大器
7. 2. 1 工作原理
7. 2. 2 放大器特性
7. 2. 3 放大器應用
7. 3 光纖喇曼放大器
7. 3. 1 FRA的工作原理與增益帶寬
7. 3. 2 FRA的耦合工作方程和增益飽和
7. 3. 3 FRA的性能及其應用
7. 4 光纖布里淵放大器
7. 4. 1 FBA的工作原理與增益帶寬
7. 4. 2 FBA的耦合工作方程和增益飽和
7. 4. 3 FBA的性能及其應用
7. 5 摻鉺光纖放大器
7. 5. 1 摻鉺光纖放大器的工作原理與增益譜特性
7. 5. 2 EDPA的小信號增益與飽和特性
7. 5. 3 EDFA的高速與多信道放大特性
7. 5. 4 EDFA的系統(tǒng)應用
練習題
第8章 直接檢測光波系統(tǒng)的設計與性能
8. 1 光波系統(tǒng)的結構
8. 1. 1 點到點連接
8. 1. 2 廣播和分配網
8. 1. 3 局域網
8. 2 光纖損耗和色散對系統(tǒng)性能的限制
8. 2. 1 損耗限制光波系統(tǒng)
8. 2. 2 色散限制光波系統(tǒng)
8. 2. 3 點到點電信商業(yè)光波系統(tǒng)
8. 3 光波系統(tǒng)的設計
8. 3. 1 光波系統(tǒng)的功率預算
8. 3. 2 光波系統(tǒng)的上升時間預算
8. 3. 3 光波系統(tǒng)的色散預算
8. 4 光接收機靈敏度惡化和系統(tǒng)功率代價
8. 4. 1 模噪聲的影響
8. 4. 2 色散展寬的影響
8. 4. 3 模分配噪聲的影響
8. 4. 4 頻率啁啾的影響
8. 5 光放大系統(tǒng)的設計與性能
8. 5. 1 光前置放大器ASE噪聲對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
8. 5. 2 級聯在線光放大系統(tǒng)的性能
練習題
第9章 相干光波通信系統(tǒng)
9. 1 相干檢測原理與特性
9. 1. 1 零差檢測
9. 1. 2 外差檢測
9. 1. 3 信噪比
9. 2 調制格式
9. 2. 1 ASK調制格式
9. 2. 2 PSK調制格式
9. 2. 3 FSK調制格式
9. 3 解調方案
9. 3. 1 外差同步解調
9. 3. 2 外差異步解調
9. 3. 3 零差同步解調
9. 3. 4 零差異步解調
9. 4 相干光接收機的誤碼率和靈敏度
9. 4. 1 同步ASK接收機
9. 4. 2 同步PSK接收機
9. 4. 3 同步FSK接收機
9. 4. 4 異步ASK接收機
9. 4. 5 異步FSK接收機
9. 4. 6 異步DPSK接收機
9. 5 相干光接收機靈敏度惡化與系統(tǒng)設計考慮
9. 5. 1 相位噪聲
9. 5. 2 強度噪聲
9. 5. 3 偏振失配
9. 5. 4 光纖色散
9. 6 相干光波系統(tǒng)的性能
9. 6. 1 異步外差系統(tǒng)
9. 6. 2 同步外差系統(tǒng)
9. 6. 3 零差系統(tǒng)
9. 6. 4 現場試驗系統(tǒng)
練習題
第10章 多信道光波系統(tǒng)
10. 1 多信道光波系統(tǒng)的復用方案
10. 2 WDM光波系統(tǒng)
10. 2. 1 高速大容量點到點通信
10. 2. 2 多信道廣播與分配網
10. 2. 3 多路接入局域網
10. 3 WDN多信道光波系統(tǒng)的解復用與信道串音
10. 3. 1 信道選擇光濾波器的參數設計和選擇能力
10. 3. 2 直接光解復用光放大WDM系統(tǒng)中的串音
10. 3. 3 相干解復用密集WDN系統(tǒng)中的串音
10. 4 WDM多信道光波系統(tǒng)的非線性串音
10. 4. 1 受激喇曼散射(SRS)
10. 4. 2 受激布里淵散射(SBS)
10. 4. 3 交叉相位調制(KPM)
10. 4. 4 四波混頻(FWM)
10. 5 副載波復用(SCM)光波系統(tǒng)
10. 5. 1 模擬SCM光波系統(tǒng)
10. 5. 2 相干SCM光波系統(tǒng)
10. 5. 3 多波長SCM光波系統(tǒng)
10. 6 碼分復用(CDM)光波系統(tǒng)
練習題
第11章 光纖孤子通信系統(tǒng)
11. 1 光孤子及其特性
11. 1. 1 非線性薛定諤方程
11. 1. 2 NSE的解及其性質
11. 1. 3 暗孤子
11. 2 光纖損耗與光孤子能量補償放大
11. 2. 1 損耗導致的脈沖展寬與面積定理
11. 2. 2 光纖損耗的補償放大與全光中繼
11. 2. 3 延長放大器間距的預加重方法
11. 3 光纖孤子系統(tǒng)的通信容量及其限制因素
11. 3. 1 ASE噪聲與光孤子系統(tǒng)的通信容量
11. 3. 2 孤子相互作用與通信容量
11. 3. 3 光孤子源頻率啁啾的影響
11. 3. 4 自感應受激喇曼散射與孤子自頻移的影響
11. 4 光纖孤子的傳輸控制
11. 4. 1 ASE限制的頻域濾波控制
11. 4. 2 光孤子傳輸的時域控制
11. 5 多信道光孤子系統(tǒng)
11. 5. 1 多信道光孤子通信系統(tǒng)的特點
11. 5. 2 多信道光孤子的碰撞長度
11. 6 光纖孤子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與實驗進展
練習題
第12章 光波通信網新技術
12. 1 通信網結構的發(fā)展
12. 2 節(jié)點間連接和光纖鏈路的全光化
12. 3 光傳送網結構分層與WDM網的物理通道
12. 3. 1 物理網結構分層
12. 3. 2 光通道層的波長路由
12. 3. 3 波長通道與波長變換
12. 4 光交叉連接設備
12. 4. 1 OXC的功能和技術要求
12. 4. 2 OXC的基本結構
12. 4. 3 OXC與DXC結構的關系與性能比較
12. 5 波長變換技術
12. 5. 1 光電混合波長變換技術
12. 5. 2 全光波長變換技術
12. 5. 3 四波混頻FWM波長變換器
練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