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臨床醫(yī)學經筋理論與臨床疼痛診療學

經筋理論與臨床疼痛診療學

經筋理論與臨床疼痛診療學

定 價:¥62.00

作 者: 薛立功,張海榮著
出版社: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醫(yī)學

ISBN: 9787801562951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60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疼痛是臨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遵中醫(yī)、西醫(yī)傳統(tǒng)診治方法處理,尚有許多不解和無奈。本書別開溪徑,從中醫(yī)學經筋理論出發(fā),從另一視角分析疼痛原理、發(fā)病規(guī)律、診察要點、論治方法,形成一門新興學科。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為總論,分四章,闡明經筋基本概念、分布規(guī)律、發(fā)病機制、診斷方法、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其中“長圓針療法”系首次從《內經》中挖掘,用現(xiàn)代醫(yī)學原則整理提高的中西醫(yī)結合的新療法,是本書在治療方法中重點介紹的內容。中編為基礎篇,分十二節(jié),從解剖學角度詳細剖析《內經》十二經筋的解剖學內容,各經筋起止結聚及積累性損傷所形成的二百九十余結筋病灶點。下編為各論篇,將人體分頭面、頸項、肩周、肘部、指腕、胸背、腰腹、敲髓、膝煙、跟躁等十個分部,系統(tǒng)介紹各分部經筋辨證論治和預防、康復訓練方法等。附篇介紹水針注射藥物表,引用主要書目情況及簡稱,結筋病灶點名稱索引,主要周圍神經、肌肉、韌帶及附屬組織名稱索引等。此書以全新觀點論治疼痛,融中醫(yī)、西醫(yī)、中西醫(yī)結合三學科理論為一體,適合廣大從事醫(yī)學臨床、科研、教學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薛立功,男,1945年生,天津人,醫(yī)學碩士,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針炙研究所經筋研究室主任、主任醫(yī)師。參加或主持院級課題多項,出版醫(yī)學專著三部,參加編著醫(yī)學專著三部,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七十年代至今對針炙治療疼痛、軟組織損傷性閉合手術、經筋理論做過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經筋辨證論治概念和方法,挖掘整理“長圓針療法”,充實了針炙學辨證論治體系。張海榮,女,1947年生,北京人,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針炙研究所經筋病研究室主治醫(yī)師。參加院級課題多項,參加編著針炙專著多部,發(fā)表專業(yè)論文多篇。七十年代至今對針炙治療疼痛、針炙美容、針炙治療皮膚病和經筋理論做過深入研究。

圖書目錄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經筋理論的形成與概念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經筋本義
一、經筋與肌學
二、經筋與韌帶學
三、經筋與運動力線
第二章 經筋系統(tǒng)與經筋疾病
第一節(jié) 經絡學說的組成
第二節(jié) 經筋與經脈
一、經筋與經脈的區(qū)別
二、經筋與經脈的聯(lián)系
第三節(jié) 經筋系統(tǒng)
一、對經筋的認識過程
二、對經筋的命名
三、經筋系統(tǒng)的內容
四、經筋系統(tǒng)的功能
五、經筋對經脈的調節(jié)和影響
六、經筋系統(tǒng)與氣街
第四節(jié) 經筋疾病的病因
一、外因
二、勞損
三、內因
第五節(jié) 經筋疾病的病機
一、經筋肌肉運動性損傷與反應
二、經筋肌肉挫傷與反應
三、經筋損傷合并撕脫骨折與反應
四、經筋韌帶損作與反應
五、機關錯逢、脫位與反應
六、骨折與反應
第六節(jié) 經筋疾病的病理
一、腱末端損傷的病理
二、腱鞘損傷的病理
三、韌帶損傷的病理
四、滑囊損傷的病理
五、纖維管、內性纖維管損傷的病理
六、脂及組織損傷的病理
第七節(jié) 經筋痹痛原理
一、傳統(tǒng)疼痛原理
二、外周致痛原理
三、產生痹痛的經筋組織與疼痛特征
第三章 經筋痹痛的診斷
第四章 經筋痹證的治療方法
第五章 十二經筋循行分布和筋結點與結筋病灶點
下編 經筋痹證的治療
第六章 治療總則
第七章 頭面部經筋痹證
第八章 頸項部經筋痹證
第九章 肩部經筋痹證
第十章 肘部經筋痹證
第十一章 指腕部經筋痹證
第十二章 胸北部經筋痹證
第十三章 腰腹部經筋痹證
第十四章 骶髖部經筋痹證
第十五章 膝部經筋痹證
第十六章 足踝部經筋痹證
第十七章 經筋痹證的預防和康復
附錄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