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充分體現了胡蘭成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透徹理解,其貶抑西方文學,尊崇中國文化的思想,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著別開生面的意義。此書還可被視為胡蘭成一生文化思想體系的一次基本展示。書中思想影響了當時臺灣文壇一大批新銳作家。胡蘭成,1906年出生于中國浙江省嵊縣,1927年從燕京大學中途退學。后曾任汪偽政權掌控下的《中華日報》總主筆??箲?zhàn)勝利后,經香港逃亡日本。在日本期間開始學習日語,結識大數學家岡潔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村秀樹,遂成就其學問體系。1974年來到臺灣,受聘為臺灣中國文化學院終身教授。在臺灣期間,其文學才能影響了整個臺灣文壇,尤其是朱西寧、朱天文、朱天心父女,受其影響頗深。1981年7月25日在東京病死。著有中文著作《今生今世》、《山河歲月》、《禪是一枝花》、《中國禮樂》、《中國文學史話》、《革命要詩與學問》、《今日何日兮》等。本書是胡蘭成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日本以及后來在臺灣文化學院任教授時的文學研究論著和部分文學評論的結集。本書充分體現了胡蘭成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透徹理解,其貶抑西方文學,尊崇中國文化的思想,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著別開生面的意義。此書還可被視為胡蘭成一生文化思想體系的一次基本展示。書中思想影響了當時臺灣文壇一大批新銳作家。 中國文學是人世的,西洋文學是社會的。人世是社會的升華,社會惟是“有”,要知“無”知“有”才是人世。知“無”知“有”的才是文明。大自然是“有”“無”相生,西洋的社會惟是物質的“有”,不能對應它,中國文明的人世則可對應它。文明是能對應大自然而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