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毒理學基礎(第四版)

毒理學基礎(第四版)

毒理學基礎(第四版)

定 價:¥26.00

作 者: 王心如主編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預防醫(yī)學

ISBN: 9787117056427 出版時間: 2003-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平裝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9章,其中總論部分10章,各論部分9章,主要作了如下修訂:①更新了各章內容,特別是緒論、毒理學基本概念、外源化學物的毒作用機制、致突變、致癌等;②合并了一些章節(jié),例如化學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和化學毒物的生物轉化合并為一章;③調整了某些章節(jié),例如將化學毒物的生殖毒性作用調整擴充為發(fā)育毒性與致畸作用和生殖毒理學兩章,而化學毒物危險度評價和我國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程序兩章調整更改為管理毒理學;④突出了靶器官毒理學的重要性,新增了毒理學各論9章;⑤書末附有主要參考書目,以便于讀者查閱。此外,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千校一面”的單一性、驗證性實驗,開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本書刪去了第3版實習內容,嘗試新編了第1版《毒理學實驗方法與技術》,旨在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

作者簡介

暫缺《毒理學基礎(第四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毒理學原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毒理學概述
一、描述毒理學
二、機制毒理學
三、管理毒理學
四、毒理學科學與藝術
第二節(jié) 毒理學簡史
一、古代與中世紀毒理學
二、啟蒙時代毒理學
三、現(xiàn)代毒理學
第三節(jié) 毒理學展望
一、從高度綜合到高度分化
二、從整體動物試驗到替代試驗
三、從閾劑量到基準劑量
四、從結構-活性關系到定量結構-活性關系
五、從危險度評價到危險度管理
第二章 毒理學基本概念
第一節(jié)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類
二、毒性及其分級
三、毒作用及其分類
四、損害作用與非損害作用
五、毒效應譜
六、靶器官
七、生物學標志
第二節(jié) 劑量、劑量-量反應關系和劑量-質反應關系
一、劑量
二、量反應與質反應
三、劑量-量反應關系和劑量-質反應關系
四、劑量-反應曲線
第三節(jié) 表示毒性常用指標
一、致死劑量
二、閾劑量和最大無作用劑量
三、毒作用帶
第四節(jié) 安全限值
第三章 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與轉化
第一節(jié) 生物膜和生物轉運
第二節(jié) 吸收
一、胃腸道吸收
二、經(jīng)呼吸道吸收
三、經(jīng)皮膚吸收
四、其他途徑吸收
第三節(jié) 分布
一、外源化學物分布的毒理學意義
二、毒物在組織中的貯存
三、特殊的屏障
四、特殊的膜轉運機制
第四節(jié) 排泄
一、經(jīng)腎臟(尿)排泄
二、糞便排泄
三、經(jīng)肺(呼氣)排泄和其他排泄途徑
第五節(jié) 毒物動力學
一、經(jīng)典毒物動力學
二、生理毒物動力學模型
第六節(jié) 毒物的代謝轉化
一、生物轉化和毒物代謝酶
二、Ⅰ相反應
三、Ⅱ相反應
四、毒物代謝酶的誘導(激活)及抑制(阻遏)
第四章 毒性機制
第一節(jié) 外源化學物的增毒與終毒物的形成
一、親電物的形成
二、自由基形成
三、氧化還原活性還原劑的形成
四、解毒
五、解毒過程失效
第二節(jié) 終毒物與靶分子的反應
一、靶分子的屬性
二、反應的類型
三、毒物對靶分子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細胞功能障礙與毒性
一、毒物引起的細胞調節(jié)功能障礙
二、毒物引起的細胞維持功能改變
第五章 外源化學物毒性作用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jié) 化學物因素
一、化學結構
二、理化性質
三、不純物和化學物的穩(wěn)定性
第二節(jié) 機體因素
一、物種間遺傳學的差異
二、個體間遺傳學的差異
三、機體其他因素對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環(huán)境因素
一、氣象條件
二、季節(jié)或晝夜節(jié)律
第四節(jié) 化學物的聯(lián)合作用
第六章 化學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第一節(jié)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二、急性毒性試驗的目的
三、急性毒性試驗方法的要點
四、急性毒性分級和評價
第二節(jié) 蓄積毒性作用
一、蓄積毒性作用的基本概念
二、蓄積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亞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一、亞慢性毒性作用
二、慢性毒性作用
第七章 外源化學物致突變作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遺傳學基礎
第二節(jié) 化學毒物致突變的類型
一、基因突變
二、染色體畸變
三、非整倍體和多倍體
第三節(jié) 化學毒物致突變作用的機制及后果
一、引起突變的DNA變化
二、引起突變的細胞分裂過程的改變
三、其他的改變
四、突變的后果
第四節(jié) 機體對致突變作用的影響
一、DNA損傷的修復
二、遺傳因素對致突變作用的影響
第五節(jié) 觀察化學毒物致突變作用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項目的選擇
二、常用的致突變試驗
三、致突變試驗中的一些問題
第八章 外源化學物致癌作用
第一節(jié) 化學致癌機制
一、與致癌作用有關的代謝
二、化學致癌作用的分子機制
三、化學致癌過程
四、非遺傳毒性致癌機制
第二節(jié) 化學致癌物的分類
一、根據(jù)致癌物對人類和動物的致癌作用分類
二、根據(jù)化學致癌物作用機制分類
第三節(jié) 觀察化學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
一、短期試驗
二、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
三、人群流行病學調查
四、作為致癌作用模型的轉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
第九章 發(fā)育毒性與致畸作用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發(fā)育毒理學
二、從畸胎學到發(fā)育毒理學
第二節(jié) 發(fā)育毒性與致畸性
一、基本概念和發(fā)育毒性的終點
二、發(fā)育各階段發(fā)育毒性作用的特點
三、母體毒性與發(fā)育毒性
四、發(fā)育毒性的劑量-反應模式和閾值的概念
第三節(jié) 致畸(發(fā)育毒性)作用機制
第四節(jié) 發(fā)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試驗與評價
一、動物發(fā)育毒性試驗
二、流行病學研究和人類的證據(jù)
三、發(fā)育毒性的替代試驗
第十章 管理毒理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危險度評價
一、基本概念
二、危險度評價
三、危險度管理
第三節(jié) 安全性評價
一、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的意義
二、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程序的基本內容
三、安全性評價需注意的問題
靶器官毒理學
第十一章 血液毒理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血液和造血組織的組成
二、血液作為靶器官
第二節(jié) 紅細胞系毒理學
一、紅細胞生理學
二、環(huán)境因素對紅細胞生成的毒性作用
第三節(jié) 白細胞系毒理學
一、白細胞對毒性物質的反應
二、白血病
第四節(jié) 血小板對中毒損傷的應答
第五節(jié) 血液毒理學研究方法
第十二章 免疫毒理學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對外源化學物的毒性反應與機制
一、免疫抑制
二、超敏反應
三、自身免疫
第三節(jié) 免疫毒性檢測方案
第四節(jié) 免疫毒性試驗方法與評價
一、免疫學方法
二、檢測細胞因子的方法
三、轉基因動物模型
第十三章 生殖毒理學
第十四章 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行為毒理學
第十五章 呼吸毒理學
第十六章 肝臟毒理學
第十七章 腎臟毒理學
第十八章 心血管毒理學
第十九章 皮膚毒理學
附錄一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二 英中文對照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