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卻是一部詩人李白的全面研究,舉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學創(chuàng)作都論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銳的觀察,并且作了專題的闡發(fā)。比如用兩章的文字勾勒了李白的求仙學道及與道教思想的密切關系,比如專章探析謝 與李白間的詩學脈絡,都是以往語焉不詳而后來的學人們樂道的話題。至少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中專列了《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一節(jié)。書中特別發(fā)揚李白的浪漫精神,他的狂與夢、他的寂寞與痛苦、他的一住情深……這一方面固是詩人生命異彩的真實呈現(xiàn),另一方面也未始不是作者的主觀渲染。作者在清華與楊丙辰教授來往頗密,當時正迷醉于康德至尼采的德國浪漫美學和天才超人理念(他的畢業(yè)論文即以康德為題)。1935年他主持天津《益世報》文學副刊時就是主張主義的。西學的影響不僅在觀念上,在一本書的寫作風格上,作者也以\外國很好的批評文字\為榜樣,要\親切\(zhòng)、\自然\,同時又不失\銳利的透視,耐人尋味的風趣\(《序》)。比較《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或許本書少一些嚴整細密,卻更有激情:這里邊有學問,但更醒目的是才情。可以說,本書是作者的心靈與詩人的生命交會的結晶,而這交會處就在詩人的那些詩行間。所以作者在《序》里要求讀者:\引的詩更要看。\畢竟,\深入于詩人世界中的吟味\是一切有真生命的文學批評最重要的質素。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