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世界政治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

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

網絡政治:網絡社會與國家治理

定 價:¥22.00

作 者: 劉文富著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標 簽: 外國政治

ISBN: 9787100037020 出版時間: 2002-1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劉文富,1954年出生,江蘇省揚中市人。1979年1月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199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1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著有《電子政務》、《全球化背景下的網絡社會》(合著),《謀略事典》(主編)等。本書對網絡政治進行了系統(tǒng)和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網絡政治的理論模型,隨著信息技術和因特網的發(fā)展,形成了網絡空間及網絡社會,出現(xiàn)了虛擬空間的政治現(xiàn)象——虛擬政治,網絡社會和虛擬政治必然對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的國家主權,政治體制、政府管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又是相互的,現(xiàn)實政治中的政府權力等必然反作用于網絡社會,從而產生新的國家治理范工。

作者簡介

  劉文富,1954年出生,江蘇省揚中市人。1979年1月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1993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1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yè),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著有《電子政務》、《全球化背景下的網絡社會》(合著),《謀略事典》(主編)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
1 網絡政治的研究范疇
1.1 網絡空間與網絡社會
1.2 網絡政治的研究
1.3 國外學者對網絡政治的研究
1.4 中國學者對網絡政治的研究
2 網絡政治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2.1 網絡政治的理論基礎
2.2 網絡政治研究的方法論基礎
2.3 網絡政治的研究方法
2.4 本書的框架結構
第二部分 網絡政治的基礎
3 網絡政治的技術基礎
3.1 因特網的形成及其特點
3.2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4 網絡政治的社會基礎
4.1 網絡社會的基本特征
4.2 虛擬組織與社會組織方式的革命
4.3 網絡時代的當代人類社會特質
5 網絡政治的經濟基礎
5.1 網絡經濟的基本特征
5.2 數(shù)字化信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第三部分 網絡空間的虛擬政治現(xiàn)象
6 虛擬現(xiàn)實
6.1 虛擬思想的歷史演變
6.2 數(shù)字化虛擬存在的形式
6.3 虛擬現(xiàn)象的哲學本性
6.4 虛擬現(xiàn)實的類別
6.5 虛擬現(xiàn)實的社會性特點
7 虛擬社會
7.1 虛擬社會的誕生
7.2 虛擬社會的發(fā)展
7.3 虛擬社區(qū)社會
7.4 虛擬社區(qū)與政治參與
8 虛擬國家
8.1 虛擬國家的含義
8.2 虛擬國家的構成
8.3 虛擬國家的實質
9 網絡權力
9.1 網絡空間的個人權力
9.2 網絡空間的技術權力
9.3 網絡空間的想像力量
第四部分 網絡對政治生活的影響
1 網絡對政治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1.1 政治過程
1.2 政治體制
1.3 國家管理
1.4 政治發(fā)展
11 網絡社會的國家
11.1 網絡時代的國家特征
11.2 網絡時代的國家作用
11.3 網絡時代的國家安全
12 網絡對政治體制的影響
12.1 網絡成為改革政治制度的推動力
12.2 網絡時代的選舉與公民參與
12.3 網絡時代的政府組織結構
12.4 網絡時代的政府管理和服務
13 網絡對政府管理的影響
13.1 網絡化將極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13.2 服務將成為政府的核心職能
13.3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將大大提高
13.4 地方政府的職能將進一步加強
14 網絡對政治文化的影響
14.1 網絡社會的政治文化動因
14.2 網絡文化的功能
14.3 網絡社會的政治文化整合
第五部分 網絡社會的國家治理
15 網絡社會的權力轉移
15.1 政治權力的含義
15.2 網絡社會的權力轉移
15.3 網絡社會的權力特征
15.4 網絡社會政府權力的轉移
16 網絡社會的電子政府
16.1 電子政府興起的背景
16.2 電子政府的基本概念
16.3 國外電子政府的建設
16.4 電子政府的服務功能
16.5 電子政府發(fā)展中的問題
17 網絡社會的電子政務
17.1 電子政務的含義
17.2 電子政務的主要內容
17.3 電子政務系統(tǒng)的建設
18 網絡社會的數(shù)字民主
18.1 網絡空間與公共領域
18.2 因特網與民主發(fā)展
18.3 網絡民主的主要內涵
18.4 網絡對民主的消極效應
19 網絡社會的法制建設
19.1 網絡創(chuàng)建人類社會生活新空間
19.2 網絡切入社會的負面影響
19.3 網絡社會的法律規(guī)范建設
19.4 網絡社會的契約化進程
2 網絡社會的倫理導向
2.1 網絡社會面臨的倫理難題
2.2 信息技術對倫理的挑戰(zhàn)
2.3 網絡社會倫理發(fā)展的特點與趨勢
2.4 網絡建設中的社會倫理問題
2.5 網絡社會道德建設的若干探索
第六部分 網絡政治的發(fā)展趨勢
21 網絡時代的政治挑戰(zhàn)
21.1 信息革命對當代政治的挑戰(zhàn)
21.2 網絡時代的政治發(fā)展難題
22 網絡社會的政治走向
22.1 網絡成為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工具
22.2 電子政務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范式
22.3 網絡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網絡政治的同步發(fā)展
22.4 政治整合需要新的形式和新的方式
22.5 網上霸權和反霸權將成為國際斗爭的新領域
結語
一、研究網絡政治的積極意義
二、發(fā)展網絡政治的對策思考
三、構建網絡政治學理論體系
四、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