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如果從甲骨言語時代算起,則少說也有3000年了。但說到書法,總又離不開文字。文字一般都認為是倉頡所造。其實,倉頡只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刪定歸一而已。任何文化現象的流變發(fā)展,總難說是一人之功,證之中外古今,無一例外,那么,倉頡之前怎么樣?據說是伏羲畫了一張八卦圖,有人以為那才是中國文字之始。但,結繩而作的說法在中國也頗流行。這一推,又往上推進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繩也好,圖也罷,雖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文字,總是古人記事的一種工具,不失為原始的文字。但也只是文字而已,當、時人必沒有想于其中求美觀佳妙。即使倉頡所造之古文,也未必有多少求美求善之意。宋代鄭樵《通志略》載倉頡《石室記》說,倉頡北海墓中有其藏書室,其中有28個字,當時無人能識,到秦代李斯,才認出其中的8個,是上天作命,皇辟迭王??刹豢尚派谐蓡栴},即便可信,也只說到了文字,與書法相去尚遠。所以,甲骨文能前應該只是文字的時代,書法或書學是談不上的。古今有人穿鑿附會,未免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