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專門史中國文化史綱

中國文化史綱

中國文化史綱

定 價:¥20.00

作 者: 房列曙,木華主編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文化素質(zhì)修養(yǎng)叢書
標 簽: 禮品書

ISBN: 9787030084132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0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文化史綱》論述了原始時代:中國文化的開端;夏商周:中國文化的勃興;秦漢時期:開創(chuàng)統(tǒng)一文化的新紀元;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中的沉默和曙光;隋唐五代:封建盛世時代的文化;兩宋:封建文化的精致與成熟;遼復金元:南北文化的交融;明清:封建文化的極致;道、威時期: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準備;同、光時期: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形成;北京政府時期:新文化的轉(zhuǎn)折;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新文化的艱難發(fā)展;根據(jù)地和解放區(qū)時期: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勝利;共和國時期:社會主義文化的建立與發(fā)展?!吨袊幕肪V》可作為各行各業(yè)青年的文化修養(yǎng)讀物,適用于高等院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之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文化史綱》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文化素質(zhì)修養(yǎng)叢書》序
緒論
 一、文化和文化史
 二、中國文化生態(tài)概述
 三、中國文化的特點
第一章 原始時代:中國文化的開端
 一、中國文化的源間與考古學證據(jù)
 二、新石器時代文化
 三、原始社會的文化藝術
 四、原始宗教
第二章 夏商周:中國文化的勃興
 第一節(jié) 青銅時代文化制度的創(chuàng)建
  一、倉頡造字及中國早期文字
  二、發(fā)達的青銅文化
  三、宗法制度和禮樂制度的建立
  四、從商代重天敬鬼到周代敬德保民
  五、文化藝術科技的進步
 第二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從士的崛起到百家爭鳴
  一、士的崛起和私學的興起
  二、中國的“軸心時代”——百家爭鳴
  三、從重民輕天到民貴君輕
  四、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
  五、區(qū)域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秦漢時期:開創(chuàng)統(tǒng)一文化的新紀元
 第一節(jié) 漢代黃老思想和儒學的流變
  一、黃老之學的興衰
  二、董仲舒和獨尊儒術
  三、儒學的怪胎——讖緯神學
  四、離經(jīng)叛道的反神學思想
  五、佛教和道教
 第二節(jié) 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建
  一、統(tǒng)一的文化共同體形成
  二、政治體制模式的確立
  三、官吏選拔制度的形成
  四、官學和私學的興盛
 第三節(jié) 文學、史學和藝術的進步
  一、漢賦、樂府詩和散文
  二、史學劃時代的巨著——《史記》和《漢書》
  三、雕塑、繪畫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科技的漸趨成熟
  一、天文歷法的新成就
  二、傳統(tǒng)醫(yī)學體系的建立
  三、《周髀算經(jīng)》和《九章算術》
 第五節(jié) 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一、絲綢之路的開辟
  二、國內(nèi)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亂世中的沉默和曙光
 第一節(jié) 玄學、宗教
  一、經(jīng)學衰落和玄學的興起
  二、佛教的廣泛傳播和道教與儒、佛的糅和
 第二節(jié) 文學、史學和藝術
  一、文學的灑脫
  二、新體便史學著作的涌現(xiàn)
  三、藝術的長足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教育和任官制度
  一、教育的失誤
  二、九品中正制的演變
  三、察舉制的余緒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科技
  一、天文歷法
  二、數(shù)學
  三、醫(yī)學和保健
  四、農(nóng)學
  五、機械學和新技術的應用
 第五節(jié) 文化碰撞和交融
  一、胡漢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二、外來文化的影響
第五章 隋唐五代:封建盛世時代的文化
 第一節(jié) 宗教和哲學
  一、三教并舉
  二、韓愈、李翱之“攘佛”
  三、柳宗元與劉禹錫
 第二節(jié) 文壇新氣象
  一、古典詩歌的極致:唐詩
  二、古文運動
  三、傳奇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官修史書制度與知名史家
  一、官修史書制度的確立
  二、劉知幾及其史評專著《史通》
  三、杜佑及其典章制度通史:(通典)
 第四節(jié) 科舉與職官制度
  一、分科教學的確立
  二、科舉制度
  三、三省六部制
 第五節(jié) 藝術之苑
  一、繪畫
  二、雕塑
  三、書法
 第六節(jié) 科技新篇章
  一、天文歷法
  二、醫(yī)學
  三、建筑
  四、雕版印劇術的發(fā)明
 第七節(jié) 隋唐文化與域外文化的交流
  一、吸收域外文化
  二、傳播中華文明
第六章 兩宋:封建文化的精致與成熟
 第一節(jié) 儒學精致與宗教流行
  一、儒學發(fā)展的新階段——理學
  二、反理學流派——永嘉學派和永康學派
  三、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安石
  四、道教的發(fā)展
  五、佛教的流傳
 第二節(jié) 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學
  一、詞的巔峰——宋詞
  二、話本小說與說話人
  三、波瀾壯闊的古文運動
 第三節(jié) 史學新成就
  一、宋代史學的發(fā)展
  二、司馬光及其《資治通鑒》
  三、袁樞與《通鑒紀事本末》
  四、鄭樵和《通志》
 第四節(jié) 官學私學發(fā)達與科學制的完善
  一、官學體制
  二、書院大盛
  三、科舉制的完善
 第五節(jié) 藝術之花
  一、繪畫藝術的繁榮
  二、推陳出新的書法藝術
 第六節(jié) 科技新篇章
  一、三大發(fā)明的完成和發(fā)展
  二、李誡及其《營造法式》
  三、沈括與《夢溪筆談》
  四、宋瓷
第七章 遼夏金元:南北文化的交融
 第一節(jié) 宗教興盛與理學傳播
  一、各種宗教的流傳
  二、元代理學三大家
  三、“異端”思想家鄧牧
 第二節(jié) 史官制度與私人修史
  一、遼金元官修史籍
  二、私人修史
  三、馬端臨及其《文獻通考》
 第三節(jié) 花園錦簇的文學藝術
  一、雜劇、散曲和南戲
  二、畫壇新風
  三、古典小說名著《水滸》和《三國演義》
 第四節(jié) 科技華章
  一、杰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
  二、地理學的發(fā)展
  三、水利工程和水利著作
  四、農(nóng)書
  五、醫(yī)藥學的發(fā)展
第八章 明清:封建文化的極致
 第一節(jié) 豐富的哲學思想
  一、王守仁及其“心學”
  二、王艮和“泰州學派”
  三、李贄的社會政治觀
  四、明末清實三大思想家
  五、顏元、李的反理學思想
  六、戴震及其學說
 第二節(jié) 小說與詩文并盛
  一、傳奇小說
  二、詩文成就
  三、桐城文派
 第三節(jié) 封建史學的終結篇
  一、明清史學盛況
  二、清代考據(jù)學
  三、古書的整理和編撰
 第四節(jié) 科技的緩慢進步
  一、集大成的醫(yī)學著作
  二、徐光啟與《農(nóng)政全書》
  三、《徐霞客游記》的誕生
  四、宋應星及其《天工開物》
第九章 道、咸時期: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準備
 第一節(jié) 物質(zhì)層畫的文化變革
  一、大炮與西學
  二、睜眼看世界
  三、體用之爭
  四、物質(zhì)層面的文化變革
 第二節(jié) 太平天國的文化
  一、拜上帝教
  二、《天朝田畝制度》
  三、《資政新編》
 第三節(jié) 龔自珍與魏源
  一、龔自珍
  二、魏源
第十章 同、光時期: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制度層面的文化變革
  一、維新派的文化主張
  二、革命代替改良
  三、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
 第二節(jié) 文壇新潮
  一、哲學的變革
  二、文學的變革
  三、藝術的變革
  四、史學的變革
 第三節(jié) 新質(zhì)細胞
  一、報刊與出版
  二、圖書館與博物館
  三、文化團體
 第四節(jié) 教育與科技
  一、教育的變革
  二、自然科學
  三、應用技術
 第五節(jié) 社會習俗的變化
  一、生活習俗
  二、禮儀習俗
  三、國家政治禮儀及娛樂文化
第十一章 北京政府時期:新文化的轉(zhuǎn)折
 第一節(jié) 新文化運動與東西文化之爭
  一、五四前的新文化運動
  二、東西文化之爭
 第二節(jié) 哲學、文學、藝術與史學
  一、哲學
  二、新文學的初步發(fā)展
  三、音樂與電影
  四、史學
 第三節(jié) 教育與科技
  一、學校教育
  二、工商部地質(zhì)調(diào)查所和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
  三、應用技術
 第四節(jié) 新聞出版與文化團體
  一、通訊社與廣播電臺
  二、革命報刊
  三、文化團體
第十二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新文化的艱難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國本位文化建設與全盤西化論
  一、中國本位文化建設
  二、全盤西化論
 第二節(jié) 哲學、文學、藝術與史學
  一、哲學
  二、文學
  三、藝術
  四、史學
 第三節(jié) 教育與科技
  一、教育
  二、中央研究院的建立
  三、自然科學
  四、茅以升和錢塘江大橋
 第四節(jié) 新聞出版與文化團體
  一、廣播電臺
  二、報刊
  三、出版
  四、文化團體
第十三章 根據(jù)地和解放區(qū)時期: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勝利
 第一節(jié) 毛澤東論新民主主義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一、毛澤東論新民主主義文化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第二節(jié) 文學、藝術與史學的發(fā)展
  一、新文學的發(fā)展
  二、人民藝術的發(fā)展
  三、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教育與科技
  一、新民主主義教育的勝利
  二、自然科學與技術
 第四節(jié) 新聞與出版
  一、廣播電臺
  二、報刊
  三、人民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
第十四章 共和國時期:社會主義文化的建立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生機勃勃的當代中國哲學、文學與史學
  一、當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
  二、欣欣向榮的中國當代文學
  三、中國當代史學研究的黃金時代
 第二節(jié) 蓬勃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藝術
  一、百花爭艷的新中國電影藝術
  二、奇葩異彩的新中國的戲劇藝術
  三、繁榮昌盛的新中國的美術藝術
  四、凱歌飛揚的新中國音樂藝術
 第三節(jié) 闊步前進中的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事業(yè)
  一、興旺發(fā)達的廣播電視事業(yè)
  二、走上伊朗發(fā)展道路的新聞事業(yè)
  三、走向繁榮的當代中國出版事業(yè)
 第四節(jié) 迅速發(fā)展的教育與科技
  一、飛躍發(fā)展的人民教育事業(yè)
  二、突飛奮進的當代國防科技
  三、日新月異的自然科學技術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