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tǒng)LinuxLINUX大全:第三版

LINUX大全:第三版

LINUX大全:第三版

定 價:¥65.00

作 者: (美)[J.塔克特]Jack Tackett Jr.,(美)[D.岡特]David Gunter著;萬華等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UNIX操作系統(tǒng) Linux

ISBN: 9787505348141 出版時間: 1998-11-01 包裝:
開本: 26cm 頁數: 601頁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的Linux是一個主要用于IBM PC及其兼容機平臺上的多用戶、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Linux是UNIX操作系統(tǒng)的兼容產品,具有UNIX的所有特性。本書共由七大部分和五個附錄組成,對Linux做了深刻和全面介紹,主要內容有:Linux的安裝、配置、使用和管理;在Linux上安裝和配置流行的X窗口服務器XFree86;用Linux建立和配置TCP/IP網絡及進行安全可靠的網絡管理;Internet的基本原理及新聞組和電子郵件等各種Internet服務,以及用Linux來獲得各種Internet服務;用HTML制作WWW頁面;建立和運行世界上最流行的Web服器軟件Apache。本書適合科技人員、大專院校教師、學生及廣大計算開發(fā)和應用人員以及關心并致力于開發(fā)我國具有 自主版權的操作系統(tǒng)的人士閱讀與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LINUX大全:第三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引言
誰應當使用本書
誰不應當使用本書
使用本書需要的硬件
如何使用本書
本書中使用的約定
第一部分  安裝Linux
第一章  了解Linux
1.1  Linux是什么
1.2  為什么使用Linux
1.3  UNIX的版本
1.4  UNIX/Linux特性綜述
1.4.1  多任務
1.4.2  多用戶
1.4.3  可編程Shell
1.4.4   UNIX下的設備獨立性
1.4.5  Linux下的設備獨立性
1.4.6  通信和聯網
1.4.7  開放系統(tǒng)的可移植性
1.5  Linux的簡短歷史
1.5.1  AT&T
1.5.2  BSD
1.5.3  USL
1.5.4  XENIX、SumOS和AIX
1.5.5  Linux
1.6  誰擁有Linux
1.7  從這里開始
第二章  特性綜述
2.1  基本特性
2.2  Linux的發(fā)行版本
2.3  使用Linux的優(yōu)點
2.3.1  應用程序
2.3.2  對計算機專業(yè)人員的好處
2.3.3  教育
2.3.4  黑客
2.4  使用Linux的缺點
2.4.1  缺乏技術支持
2.4.2  硬件問題
2.4.3  不能使用目前的應用軟件
2.4.4  缺乏經驗
2.4.5  如何克服缺點
2.4.6  正在消失的缺點
2.5  Linux的商業(yè)方面
2.5.1  Red Hat公司的商品化程序
2.5.2  Caldera公司的商品化程序
2.6  從這里開始
第三章  安裝Red Hat
3.1  了解的硬件要求
3.1.1  系統(tǒng)CPU
3.1.2  系統(tǒng)總線
3.1.3  需要的內容
3.1.4  磁盤驅動器和需要的空間
3.1.5  監(jiān)視器要求
3.1.6  CD-ROM
3.1.7  網絡訪問
3.1.8  其他硬件
3.2  開始安裝過程
3.3  了解各種安裝方法
3.3.1  搜集所需信息
3.3.2  制作引導盤和補充盤
3.4  對硬盤進行分區(qū)
3.4.1  了解分區(qū)
3.4.2  使用FDISK
3.4.3  重新對DOS驅動器進行分區(qū)
3.5  安裝Linux系統(tǒng)
3.5.1  使用Linux的FDISK程序
3.5.2  添加必需的分區(qū)
3.5.3  創(chuàng)建交換分區(qū)
3.5.4  安裝軟件組件
3.6  配置系統(tǒng)
3.7  配置網絡
3.7.1  配置TCP/IP網絡
3.7.2  設置時間
3.7.3  選取鍵盤設置
3.7.4  選取超級用戶root的口令
3.7.5  安裝LILO
3.8  建立新內核
3.9  在DEC Alpha上安裝Red Hat
3.9.1  使用支持的Alpha硬件
3.9.2  制作引導盤(boot)和根盤(root)
3.9.3  安裝Red Hat發(fā)行版本
3.10  回到開始
9.11  發(fā)現并處理問題
9.12  從這里開始
第四章  安裝Slackware 96
4.1  安裝Linux需要什么
4.2  準備工作
4.3  為安裝Linux準備軟盤和備份
4.3.1  建立MS-DOS引導盤
4.3.2  備份系統(tǒng)
4.3.3  制作引導盤和根盤
4.4  對硬盤進行分區(qū)
4.4.1  了解分區(qū)
4.4.2  使用FDISK
4.4.3  重新對驅動器進行分區(qū)
4.4.4  使用UMSDOS,而不用格式化硬盤
4.5  為Linux準備硬盤
4.5.1  引導Linux
4.5.2  為Linux對硬盤進行分區(qū)
4.5.3  使用Linux的Fdisk程序
4.5.4  添加必需的分區(qū)
4.5.5  創(chuàng)建交換分區(qū)
4.6  安裝Linux系統(tǒng)
4.6.1  設置交換分區(qū)
4.6.2  為安裝選取目標分區(qū)
4.6.3  選擇從何處安裝Linux
4.6.4  選擇要安裝的軟件包
4.6.5  安裝所選取的軟件包
4.7  配置系統(tǒng)
4.7.1  配置調制解調器
4.7.2  配置鼠標
4.7.3  使用Ftape配置Linux
4.7.4  配置調制解調器的波特率
4.8  安裝LILO
4.8.1  用append=參數配置內核
4.8.2  設置目的的位置
4.8.3  設置延遲選項
4.8.4  選擇默認操作系統(tǒng)并加入所有分區(qū)
4.8.5  卸下LILO
4.9  用rdev修改內核
4.10  建立新內核
4.11  從前一個版本升級
4.12  回到開始
4.13  解決問題
4.14  從這里開始
第五章 運行Linux應用程序
5.1  操作Linux
5.1.1  輸入命令
5.1.2  恢復命令歷史
5.1.3  選取文本
5.1.4  補全命令
5.12  管理用戶
5.2.1  登錄和退出
5.2.2  在Slackware下添加用戶
5.2.3  在Red Hat下添加用戶
5.2.4  使用Red Hat的控制面板來管理用戶
5.2.5  改變口令
5.3  使用基本命令
5.3.1  用man獲得命令幫助
5.3.2  使用操作目錄的命令
5.3.3  使用操作文件的命令
5.4  在Linux下處理DOS文件
5.5  關閉Linux
5.6  運行Linux程序
5.6.1  使用CD播放程序workbone
5.6.2  使用電子表格計算器sc
5.6.3  使用計算器bc
5.6.4  使用遠程通信軟件包minicom
5.7  玩游戲
5.7.1  Tetris
5.7.2  Dungeon
5.7.3 Trek
5.8  在Linux下運行DOS程序
5.8.1  安裝DOSEMU
5.8.2  配置DOSEMU
5.8.3  運行DOSEMU
5.9  在Linux下運行Windows程序
5.10  從這里開始
第六章  安裝X Windows系統(tǒng)
6.1  了解X Windows
6.1.1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是什么
6.1.2  輸出功能
6.1.3  用戶界面功能
6.1.4  輸入功能
6.2  安裝XFree86系統(tǒng)
6.2.1  安裝軟件
6.2.2  確保對XFree86的硬件支持
6.2.3  用Slackware的pkgtool安裝X系統(tǒng)
6.3  配置XFree86
6.3.1  運行SuperProbe程序
6.3.2  了解XF95Config文件的段
6.3.3  運行xf86Config程序
6.3.4  以-probeonly模式運行X
6.4  使用X Windows的資源文件
6.5  從這里開始
第七章  使用X Windows
7.1  X Windows中的操作
7.1.1  使用菜單
7.1.2  在X Windows中使用虛擬終端
7.2  使用Linux的窗口管理程序
7.2.1  twm
7.2.2  fowm
7.2.3  olwm
7.3  在Red Hat中使用X應用程序
7.3.1  nxterm
7.3.2  xv
7.4  在Slackware 96中使用X Windows應用程序
7.4.1  sterm
7.4.2  xcalc
7.4.3  xspread
7.4.4  Seyon
7.4.5  xgrab
7.4.6  xlock
7.5  用Linux中的DOOM取樂
7.5.1  安裝DOOM
7.5.2  啟動DOOM
7.6  從這里開始
第二部分  系統(tǒng)管理
第八章  了解系統(tǒng)管理
8.1  了解系統(tǒng)管理
8.2  了解正確管理的重要性
8.3  了解集中式處理系統(tǒng)
8.3.1  集中式處理模型的基本組成部分
8.4  了解分布式處理系統(tǒng)
8.4.1  分布式處理模型的基本組成部分
8.4.2  拓樸結構
8.5  了解客戶機/服務器模型
8.6  在網絡化環(huán)境中進行管理工作
8.7  明確網絡管理員的作用
8.7.1  了解硬件和軟件問題
8.7.2  完成常見的網絡管理任務
8.7.3  培訓管理員
8.8  從這里開始
第九章  引導關閉
9.1  從軟盤引導Linux
9.2  從引導管理程序引導
9.3  了解Linux裝載程序LILO
9.3.1  配置LILO
9.3.2  使用LILO
9.4  關閉Linux
9.5  從這里開始
第十章  管理用戶帳號
10.1  管理用戶
10.1.1  添加用戶
10.1.2  使用adduser命令
10.1.3  設置用戶口令
10.1.4  刪除用戶
10.2  管理用戶組
10.2.1  添加用戶組
10.2.2  刪除用戶組
10.3  起始目錄管理
10.4  從這里開始
第十一章  備份數據
11.1  有關備份的問題
11.2  有關備份的提示
11.3  制定備份計劃
11.4  制作備份和恢復文件
11.4.1  使用tar
11.4.2  使用cpio
11.5  從這里開始
第十二章  提高系統(tǒng)安全性
12.1  實際安全措施
12.2  口令安全
12.3  改進登錄安全
12.3.1  沒有口令的帳號
12.3.2  不使用的帳號
12.3.3  默認帳號
12.3.4  來賓帳號
12.3.5  命令帳號
12.3.6  組帳號
12.4  文件安全性
12.4.1  權限
12.4.2  SUID和SGID程序
12.5  避免社交伎倆的威脅
12.6  記錄su命令的使用情況
12.7  發(fā)展一個安全的系統(tǒng)
12.7.1  安全威脅
12.7.2  控制根帳號的使用
12.7.3  控制調制解調器的破壞者
12.7.4  避免閑置的終端
12.7.5  強化安全措施
12.7.6  處理安全事故
12.7.7  進行備份
12.8  從這里開始
第十三章  升級和安裝軟件
13.1 了解本章中使用的關鍵詞匯
13.2  了解升級的原則
13.3  安裝軟件
13.3.1  了解系統(tǒng)管理員的工作
13.3.2  使用pkgtool
13.3.3  安裝非Linux軟件
13.3.4  查看文件權限
13.3.5  處理問題
13.3.6  刪除應用軟件
13.4  升級內核
13.5  從這里開始
第三部分  管理文件系統(tǒng)
第十四章  管理文件系統(tǒng)
14.1  了解文件系統(tǒng)
14.2  安裝和卸下文件系統(tǒng)
14.2.1  交互地安裝文件系統(tǒng)
14.2.2  引導時安裝文件系統(tǒng)
14.2.3  卸下文件系統(tǒng)
14.3  了解網絡文件系統(tǒng)
14.3.1  輸出NFS文件系統(tǒng)
14.3.2  了解/etc/exports文件
14.3.3  安裝NFS文件系統(tǒng)
14.4  維護文件系統(tǒng)
14.4.1  使用fsck命令
14.5  建立和格式化文件系統(tǒng)
14.5.1  用fdisk創(chuàng)建磁盤分區(qū)
14.5.2  用mkfs來建立文件系統(tǒng)
14.6  使用交換文件和交換分區(qū)
14.6.1  創(chuàng)建交換分區(qū)
14.6.2  創(chuàng)建交換文件
14.7  從這里開始
第十五章  了解文件和目錄系統(tǒng)
15.1  了解文件名和路徑名
15.1.1  文件的類型
15.1.2  普通文件
15.1.3  目錄文件
15.1.4  目錄與實際磁盤
15.1.5  連接
15.1.6  特殊文件
15.1.7  文件權限
15.2  查看Linux標準目錄
15.2.1   經典UNIX目錄
15.2.2  Linux目錄
15.3  從這里開始
第十六章  管理文件和目錄
16.1  列文件清單
16.2  組織文件
16.3  拷貝文件
16.4  移動和重新命名文件
16.5  刪除文件或目錄
16.6  查看文件內容
16.6.1  用cat查看文件
16.6.2  用more查看文件
16.6.3  用less查看文件
16.6.4  查找文件和轉到shell中
16.6.5  查看其他格式的文件
16.7  查找文件
16.8  改變文件時間和日期標志
16.9  壓縮文件
16.10  用XFree86的GUI操作文件
16.10.1  用GUIi列文件清單
16.10.2  用GUI拷貝文件
16.10.3  用GUI中移動文件和重新命名文件
16.10.4  刪除文件和文件夾
16.11  從這里開始
第四部分 使用Linux
第十七章   了解Linux的各種Shell
17.1  登錄
17.2  了解各種Shell
17.2.1  查看不同的Shell
17.2.2  配置登錄環(huán)境
17.2.3  了解進程
17.3  Shell命令的語法分析
17.3.1  使用命令、標志和參數
17.3.2  匹配文件名
17.3.3  用管道連接各進程
17.3.4  重定向輸入和輸出
17.3.5  替換Shell變量
17.3.6  替換命令結果
17.3.7  了解命令組、子Shell和其他命令
17.4  執(zhí)行后臺進程
17.4.1  安排在后臺運行的進程
17.4.2  使用nohup命令
17.4.3  使用cron守護進程
17.5  了解命令反饋
17.6  編輯和別名化Shell命令
17.6.1  編輯命令
17.6.2  查看命令歷史
17.6.3  別名化命令
17.6.4  補全命令
17.6.5  用剪切和粘貼添加文本
17.7  使用Shell腳本
17.7.1  用Shell編寫程序
17.7.2  用控制結構編程
17.8  定制Linux Shell
17.8.1  把變量輸出到新Shell中
17.8.2  定義命令的別名
17.9  從這里開始
第十八章  多進程管理
18.1  了解多任務
18.2  啟動多個進程
18.2.1  啟動多個進程
18.2.2  啟動后臺進程
18.2.3  用管道啟動多個進程
18.3  使用調度命令
18.3.1  用at命令在指定時間運行命令
18.3.2  用batch運行長任務
18.3.3  用cron和crontab來安排命令
18.4  報告和監(jiān)控多任務環(huán)境
18.4.1  用who找出誰在系統(tǒng)上
18.4.2  用ps報告進程的狀態(tài)
18.5  控制多個進程
18.5.1  對后臺進程使用nohup
18.5.2  用nice安排命令的優(yōu)先權
18.5.3 用renice安排正在運行的進程的優(yōu)先權
18.5.4  用kill終止進程
18.6  從這里開始
第十九章  使用vi編輯程序
19.1  vi介紹
19.1.1  什么是vi
19.1.2  了解編輯過程
19.2  使用vi
19.2.1  vi的兩種模式
19.2.2  建立第一個vi文件
19.2.3  用已存在的文件啟動vi
19.2.4  退出vi
19.2.5  取消命令
19.2.6  寫文件和保護存緩沖區(qū)
19.2.7  定位光標
19.2.8  添加文本
19.2.9  刪除文本
19.2.10  修改和替換文本
19.2.11  查找
19.2.12  拷貝、剪切和粘貼
19.2.13  重復命令
19.3  設置vi環(huán)境
19.3.1  使用set來瀏覽和設置選項
19.3.2  設置showmode選項
19.3.3  設置切換選項
19.3.4  為每個vi會話改變選項
19.4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章  使用emacs編輯程序
20.1  啟動emacs
20.2  使用emacs
20.2.1  查看emacs屏幕
20.2.2  建立第一個emacs文件
20.2.3  用已存在的文件啟動emacs
20.2.4  退出emacs
20.2.5  取消命令
20.3  寫文件和保存緩沖區(qū)
20.3.1  使用文件
20.3.2  定位光標
20.3.3  添加文本
20.3.4  刪除文本
20.3.5  查找和替換文本
20.3.6  拷貝、剪切和粘貼
20.4  基本命令總結
20.5  定制emacs
20.6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一章 打印
21.1  在Linux下選取打印機進行工作
21.2  配置打印機的基本知識
21.3  如何在Linux下進行打印工作
21.4  了解用于打印的重要程序
21.4.1  lpd守護進程
21.4.2  lpr命令
21.4.3  lpq命令
21.4.4  lprm命令
21.4.5  lpc命令
21.5  了解重要的目錄
21.6  了解重要的文件
21.7  了解/etc/printcap文件
21.7.1  了解/etc/printcap中的字段
21.7.2  設置PRINTER環(huán)境變量
21.8  建立用于測試的Printcap條目
21.9  設置打印機
21.10  配置Red Hat打印機
21.11  從這里開始
第五部分  網絡管理
第二十二章  了解TCP/IP協(xié)議集
22.1  TCP/IP的歷史
22.2  Internet術語
22.3  開放系統(tǒng)互連模型
22.4  TCP/IP協(xié)議堆棧
22.5  IP地址
22.5.1  IP地址類
22.5.2  網絡命名
22.5.3  NIC命名樹
22.6  子網和子網掩碼
22.7  路由
22.7.1  路由信息協(xié)議(RIP)
22.7.2  網絡分段
22.8  建立Internet網絡
22.8.1  了解連接類型
22.8.2  選擇聯網配置
22.8.3  了解網絡配置的指導原則
22.8.4  使用路由器和網橋
22.9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三章 配置TCP/IP網絡
23.1 了解TCP/IP配置文件
23.1.1  /etc/hosts文件
23.1.2  /etc/networks文件
23.2  初始化以太網接口
23.2.1  用ifconfig檢查網絡接口
23.2.2  配置軟件回送接口
23.2.3  配置網絡接口
23.2.4  配置并行IP接口
23.3  了解TCP/IP路由
23.3.1  決定路由的策略
23.3.2  使用/sbin/route程序
23.4  用netstat監(jiān)控TCP/IP網絡
23.4.1  顯示活動的(active)網絡連接
23.4.2  檢查內核路由表
23.4.3  顯示網絡接口統(tǒng)計數據
23.5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四章 配置域名服務
24.1  介紹DNS
24.2  配置解析器
24.2.1  /etc/host.conf 文件
24.2.2  /etc/resolv.conf文件
24.3  用named守護進程來設置名字服務器
24.3.1  named.boot文件
24.3.2  數據庫文件和資源記錄
24.3.3  named.hosts文件
24.3.4  nsmed.rev文件
24.3.5  named.ca文件
24.4  錯誤查找
24.5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五章  使用SLIP和PPP
25.1  了解SLIP和PPP的要求
25.2  用dip使SLIP操作自動化
25.2.1  以命令模式使用dip
25.2.2  用靜態(tài)IP地址使用dip
25.2.3  用動態(tài)IP地址使用dip
25.3  使用diplogin來提供SLIP服務
25.3.1  建立SLIP帳號
25.3.2  使用/etc/diphosts文件
25.4  使用PPP
25.4.1  用pppd和chat自動建立PPP鏈路
25.4.2  提供PPP服務
25.4.3  使PPP連接安全可靠
25.5  從這里開始
第六部分  使用Internet
第二十六章   了解Internet
26.1  Internet的結構
26.2  歷史簡介
26.3  規(guī)模
26.4  Internet名字
26.4.1  域
26.4.2  子域
26.5  域名服務的基本知識
26.5.1  名字和數字
26.5.3  查找主機信息
26.6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七章  用Telnet、ftp和r-命令訪問網絡
27.1  使用telnet訪問遠程計算機
27.1.1  telnet命令綜述
27.1.2  telnet會話示例
27.2  使用FTP進行遠程文件傳輸
27.2.1  匿名FTP
27.2.2  FTP命令綜述
27.2.3  FTP會話示例
27.2.4  匿名FTP會話示例
27.3  使用r-命令
27.3.1  rlogin
27.3.2  rsh
27.3.3  rcp
27.4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八章  用WWW漫游Iinternet
28.1  介紹WWW
28.1.1  了解Web的結構
28.1.2  了解UR L
28.1.3  搜索Web
28.2  在Web瀏覽器中使用FTP
28.3  在Web瀏覽器中使用archie
28.4  在Web瀏覽器中作用telnet
28.5  在Web瀏覽器中使用gopher
28.6  用Web瀏覽器Usenet新聞
28.7  郵遞清單
28.7.1  找到郵遞清單
28.7.2  使用郵遞清單
28.8  使用廣域信息服務系統(tǒng)(WAIS)
28.9  從這里開始
第二十九章  使用電子郵件
29.1  了解電子郵件
29.2  用mail發(fā)送電子郵件
29.2.1  在發(fā)送電子郵件時編寫消息
29.2.2  取消消息
29.2.3  發(fā)送準備好的消息
29.2.4  用電子郵件發(fā)送命令或程序的結果
29.3  閱讀郵件
29.3.1  用msil閱讀郵件
29.3.2  從其他文件閱讀電子郵件
29.3.3  在閱讀時發(fā)送郵件
29.4  打印郵件消息
29.5  用mail獲得幫助
29.6  用mail把電子郵件保存到文件中
29.7  用mail刪除消息和撤消刪除消息
29.8  用mail回復電子郵件
29.9  把郵件傳遞給其他人
29.9.1  轉發(fā)信息
29.9.2  用mail發(fā)送拷貝
29.2.3  使用別名和郵遞清單
29.10  定制mail環(huán)境
29.11  退出mail程序
29.11.1  退出并保存修改
29.11.2  退出但不保存修改
29.12  使用elm郵件程序
29.12.1  啟動elm
29.12.2  使用elm命令
29.13  從這里開始
第三十章  使用Usenet新聞
30.1  什么是Usenet新聞
30.2  Usenet詞匯表
30.3  歷史簡介
30.4  Usenet的結構
30.4.1  新聞組的層次結構
30.4.2  新聞發(fā)布
304.3  沒有中央控制
30.5  Usenet文化
30.5.1  缺乏視覺參考
30.5.2  新聞組文化
30.6  閱讀和公布新聞
30.6.1  訂閱新聞組
30.6.2  閱讀新聞
30.6.3  通過E-Mail回復
30.6.4  公布文章
30.7  網絡成規(guī):Usenet上的成規(guī)
30.8  使用rn新聞閱讀程序
30.9  從這里開始
第七部分  建立Web網點
第三十一章 用HTML建立Web文檔
31.1 了解HTML
31.2  使用HTML
31.3  使用基本的HTML元素
31.3.1  標記
31.3.2  屬性
31.3.3  URL
31.3.4  了解HTML語法
31.3.5  使用文檔標記
31.3.6  格式化文本
31.3.7  用列表組織信息
31.3.8  用錨鏈接各頁面
31.3.9  使用圖形
31.4  從這里開始
第三十二章  開始使用Apache
32.1  編譯Apache
32.1.1  步驟1:編輯配置文件  
32.1.2  步驟2:運行配置腳本
32.1.3  步驟3:運行make
32.2  建立文件的分層結構
32.3  進行基本配置
32.3.1  httpd.conf
32.3.2  srm.conf
32.3.3  access.conf
32.4  啟動Apache
32.5  調試服務器啟動過程
32.5.1  打開文件錯誤信息
32.5.2  端口和結合錯誤信息
32.5.3  壞的用戶名或壞的組名信息
32.5.4  服務器最初啟動時的錯誤信息
32.6  設置Apache-SSL
32.6.1  在美國國內安裝
32.6.2  在美國以外安裝
32.7  多這里開始
第三十三章  配置Apache
33.1  配置基礎
33.1.1  針對目錄的配置文件
33.1.2  MIME類型:AddType和AddEncoding
33.1.3  Alias、ScriptAlias和Redirect命令
33.1.4  激活CGI腳本的更好方法
33.1.5  目錄索引
33.1.6  用戶目錄
33.2  特殊模塊
33.2.1  服務器端包含命令
33.2.2  內部圖象映射能力
33.2.3  Cookies
33.2.4  可配置的日志
33.2.5  內容協(xié)商
33.2.6  As-Is文件
33.3  高級功能
33.3.1  基本于主機的訪問控制
33.3.2  用戶認證
33.3.3  數據庫管理文件認證
33.3.4  虛擬主機
33.3.5  定制錯誤信息
33.3.6  各種各樣的httpd.conf設置
33.4  多這里開始
第三十四章  管理Internet Web服務器
34.1  控制服務器子進程
34.2  使用Scoreboard文件
34.3  提高服務器軟件的效率
34.3.1  使用服務器端的包含命令
34.3.2  使用.htaccess文件
34.3.3  為服務器推動動畫使用.asis文件
34.4  自動輪換日志文件
34.5  了解安全問題
34.5.1  CGI問題
34.5.2  服務器端的包含命令
34.5.3  符號鏈接
34.5.4  公共可寫空間
34.6  從這里開始
附錄
附錄 A 信息來源
A.1  Usenet新聞組
A.2  聯機文檔
Linux HOWTO
    聯機幫助
A.3  雜志
A.4  Linux  FTP網點
A.5  Linux Web網點
A.6  與InfoMagic聯系
A.7  對Linux的開發(fā)者
附錄 B Linux HOWTO索引
B.1  什么是Linux HOWTO
B.2  從哪里獲得Linux HOWTO
    HOWTO的譯文
B.3  HOWTO 索引
B.4  mini-HOWTO索引
B.5  編寫與提交HOWTO
B.6  版權
附錄 C Linux硬件兼容性HOWTO
C.1 介紹
C.2  系統(tǒng)體系結構
C.3  計算機/主板/BIOS
C.4  筆記本電腦
C.5  CPU/FPU
C.6  視頻卡
C.7  商品化的X服務器
C.8  控制器(硬盤驅動器)
C.9  控制器I/O
C.10  網絡適配器
C.11  支持的聲卡
C.12  硬盤驅動器
C.13  支持的磁帶驅動器
C.14  支持的CD-ROM驅動器
C.15  可移動的驅動器
C.16  鼠標
C.17  調制解調器
C.18  打印機和繪圖儀
C.19  Ghostscript
C.20  掃描儀
C.21  其他硬件
C.22  數據采集
C.23  雜項
C.24  有關的信息來源
C.25  致謝
C.26  附錄A:XFree86 3.1.2支持的S3卡
C.27  附錄B:支持的PCMCIA卡
附錄 D GNU通用公共許可證
D.1  GNU通用公共許可證
D.2  序言
D.3  CNU通用公共許可證關于復制、發(fā)布和修改的條款和條件
D.4  如何將這這些條款用于你的新程序
附錄 E Caldera的Open Linux Lite CD-ROM
E.1  安裝Open Linux Line
E.2  與Red Hat、Slackware 及Caldera  Open Linux Lite一起使用本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