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自發(fā)精神的藝術上,絕不是在作畫時獲得一些淺薄的東西為滿足;因為現代藝術,都是在高超的精神上活動,不是前代傳習式的畫家們所能意想得到,像塞尚、梵高等,都有特殊而復雜的精神活動。塞尚(1839~1906年)一生的藝術生活,都從自身接觸自然而來,他觀察自然,把眼睛所吸收的自然界現象,時時推移、刻刻擴張。這種推移和擴張,都由他的心靈和自然專一上迸發(fā)出來。塞尚所追求的重點,是在自然中主張維持藝術的“恒久相”,確定在不變易的一面,所以他依著執(zhí)拗的筆觸和粘液質的手法來吸取自然。我們看塞尚的作品,第一個印象就是結構和感情,他的靜物畫——果實、陶壺、一塊布——不僅是描繪,卻像建筑房屋一樣雄厚。塞尚生前作品不為人賞識,參加官方沙龍年年落選。但是今天,塞尚早已被舉世公認為是西方藝術的重要大師。他一生留下近千幅油畫和五百幅素描及水彩畫。1995年9月巴黎大皇宮舉行“塞尚回顧大展”,法國文化部長伯勒濟指出:“塞尚的藝術成就獲得一致的肯定,已有一個世紀,世界各地美術館以典藏其作品為榮耀。這個世界性的光榮,事實上有一部分是由塞尚體現出他那孤獨完美藝術家的神秘性形象,及他那深深讓我們感動的使命感所造成的。塞尚提出一個時代權威的理論,讓我們這個時代引用和推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