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國際稅收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
第一節(jié) 國際稅收的概念
(一)問題的提出
(二)國外對國際稅收的定義
(三)我國學者對國際稅收概念的表述
(四)國際稅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五)國際稅收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國際稅收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一)國際稅收的研究對象
(二)國際稅收的研究范圍
(三)國際稅收的研究內容
(四)國際稅收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國際稅收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國際稅收的形成
(一)國際稅收產生的條件
(二)國際稅收形成的歷史過程
第二節(jié) 國際稅收的發(fā)展
(一)國際稅收的非規(guī)范化階段
(二)國際稅收的規(guī)范化階段
第三章 稅收管轄權
第一節(jié) 稅收管轄權及其確立原則
(一)管轄與管轄權
(二)稅收管轄權的概念
(三)確立稅收管轄權的原則
第二節(jié) 收入來源地管轄權
(一)收入來源地管轄權的概念
(二)應稅所得的含義
(三)收入來源地的確定
第三節(jié) 居民管轄權
(一)居民管轄權的概念
(二)居民身份的確定
(三)雙重居民身份的判定
(四)國際海運企業(yè)居民身份的判定
第四節(jié) 公民管轄權
(一)公民管轄權的概念
(二)公民身份的確定
(三)國籍變動與雙重國籍的處理
第五節(jié) 稅收管轄權的選擇與實施
(一)各國對稅收管轄權的選擇
(二)各國對稅收管轄權的實施
第四章 國際重復征稅
第一節(jié) 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產生
(一)國際重復征稅的概念
(二)狹義的和廣義的國際重復征稅
(三)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處理
(一)處理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必要性
(二)處理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范圍
第三節(jié) 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處理方式
(一)單邊方式
(二)雙邊方式
(三)多邊方式
第四節(jié) 國際重復征稅問題的處理方法
(一)免稅法
(二)抵免法
(三)其他方法
(四)不同方法的比較
第五章 國際稅收抵免
第一節(jié) 直接抵免
(一)直接抵免原理及適用范圍
(二)全額抵免
(三)普通抵免
第二節(jié) 抵免限額
(一)抵免限額原理
(二)綜合抵免限額
(三)分國抵免限額
(四)分項抵免限額
第三節(jié) 間接抵免
(一)間接抵免原理
(二)一層間接抵免
(三)多層間接抵免
第四節(jié) 稅收饒讓
(一)稅收饒讓原理
(二)差額饒讓抵免
(三)定率饒讓抵免
(四)稅收饒讓與稅收抵免
(五)稅收饒讓的合理性
第六章 國際避稅
第一節(jié) 避稅究竟合法還是違法
(一)節(jié)稅是合法的行為
(二)偷稅、漏稅是違法的行為
(三)避稅是不違法的行為
第二節(jié) 國際避稅及其產生的原因與特征
(一)國際避稅是避稅在國際范圍內的延伸和發(fā)展
(二)國際避稅產生的原因
(三)國際避稅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國際避稅的基本手段
(一)轉移手段
(二)控制手段
第四節(jié) 國際避稅的一般方式
(一)采取人員流動避稅
(二)通過資金或貨物流動避稅
(三)選擇有利的企業(yè)組織形式避稅
(四)利用轉讓定價避稅
(五)不合理保留利潤避稅
(六)不正常借款避稅
(七)利用稅境差異避稅
(八)運用國際重復征稅的免除方法避稅
(九)利用避稅地避稅
(十)利用稅收優(yōu)惠避稅
第七章 轉讓定價與國際避稅
第一節(jié) 轉讓定價原理
(一)轉讓定價及其一般規(guī)律
(二)轉讓定價的原因
(三)轉讓定價與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二節(jié) 轉讓定價的基本方法
(一)成本加成法:內部成本+毛利
(二)市價折讓法:市場價格一毛利
第三節(jié) 轉讓定價的基本形式
(一)貨物購銷內部交易定價
(二)貸款往來內部交易定價
(三)提供勞務內部交易定價
(四)無形財產的轉讓和使用內部交易定價
(五)固定資產的購置與租賃內部交易定價
第四節(jié) 轉讓定價與國際避稅方式
(一)轉讓定價與跨國公司
(二)轉讓定價的國際避稅方式
第八章 避稅港及其避稅模式
第一節(jié) 避稅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避稅港的概念
(二)避稅港的類型
(三)避稅港的特征
(四)避稅港形成的原因和條件
(五)避稅港的作用
第二節(jié) 避稅港的避稅模式
(一)虛構避稅港營業(yè)
(二)虛設避稅港信托財產
(三)轉讓定價
第九章 國際社會的反避稅措施
第一節(jié) 完善稅收立法
(一)規(guī)定一般報告義務
(二)將舉證責任轉移給納稅人
(三)制定反避稅條款
第二節(jié) 加強稅務管理與國際合作
(一)稅收調查
(二)稅務審計
(三)爭取銀行的合作
(四)加強國際合作
第三節(jié) 國際社會對運用避稅港的稅務處理
(一)對運用避稅港的稅務處理
(二)稅務處理程序
(三)稅務處理操作方法
第四節(jié) 轉讓定價的稅務處理
(一)關聯企業(yè)的確認
(二)應稅所得的調整
(三)應稅所得的相應調整
第五節(jié) 我國反避稅實踐及其展望
(一)避稅在我國的表現形式
(二)我國反避稅工作的探索
(三)依法開展反避稅工作
(四)我國反避稅工作的展望
第十章 處理國際稅收問題的原則和慣例
第一節(jié) 處理國際稅收問題的基本原則
(一)維護國家主權利益原則
(二)平等互利原則
第二節(jié) 處理國際稅收問題的一般慣例
(一)任何主權獨立的國家都擁有征稅權
(二)以收入凈額為稅基課征所得稅并實行獨立核算原則
(三)對投資所得課征預提稅并限定稅率分享收入
(四)避免或消除國際重復征稅
(五)實行稅收饒讓鼓勵投資
(六)實施轉讓定價稅制防范國際避稅
(七)通過締結國際稅收協定規(guī)范國家之間的稅務關系
(八)外交稅收豁免
(九)國民稅收無差別待遇
(十)利用仲裁方式處理國際稅收沖突
第十一章 國民待遇原則與涉外稅收優(yōu)惠
第一節(jié) 國民待遇原則的理論與實踐
(一)國民待遇原則及其特征
(二)國民待遇與差別待遇和最惠國待遇
(三)關于國民待遇原則的不同觀點
(四)國民待遇原則的應用
第二節(jié) 涉外稅收負擔原則
(一)優(yōu)惠原則
(二)最大負擔原則
(三)平等原則
第三節(jié) 稅收國民待遇與我國涉外稅收優(yōu)惠政策取向
(一)我國實行稅收國民待遇原則的現狀
(二)我國實行稅收國民待遇原則的必要性
(三)我國涉外稅收優(yōu)惠的政策取向
第十二章 國際稅收協定
第一節(jié) 國際稅收協定概述
(一)國際稅收協定及其分類
(二)國際稅收協定的產生與發(fā)展
(三)國際稅收協定的任務和作用
第二節(jié) 國際稅收協定范本比較
(一)協定范本的總標題
(二)協定范本的結構形式
(三)征稅權的劃分
(四)對常設機構的約定
(五)預提稅的稅率限定
(六)對獨立個人勞務所得的征稅
第三節(jié) 國際稅收協定的內容
(一)協定適用范圍
(二)基本用語的定義
(三)對所得和財產的課稅
(四)避免雙重征稅的方法
(五)稅收無差別待遇
(六)防止國際偷、漏稅和國際避稅
第四節(jié) 國際稅收協定的簽訂
(一)協定簽訂前的準備
(二)協定簽訂的程序
第十三章 我國的對外稅收協定
第一節(jié) 我國對外稅收協定概述
(一)我國對外稅收協定的簡況
(二)條文結構和工作文本
(三)談簽稅收協定的原則
第二節(jié) 我國對外稅收協定的內容
(一)對營業(yè)利潤的征稅以是否設有常設機構為限
(二)對投資所得的征稅實行限制稅率
(三)對財產及其所得和收益的征稅以不動產所在地為準
(四)對個人勞務報酬和薪金所得的征稅限定條件
(五)消除雙重征稅方法和稅收饒讓
第三節(jié) 稅收協定的執(zhí)行和管理
(一)執(zhí)行稅收協定的法律問題
(二)稅收協定的適用范圍
(三)外國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程序規(guī)則
(四)我國居民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有關事項
第十四章 21世紀國際稅收展望
第一節(jié) 國際稅收的發(fā)展趨勢
(一)國際稅收協定網絡不斷發(fā)展
(二)兩個國際性稅收協定范本向趨同方向發(fā)展
(三)所得稅負擔趨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
(四)財產稅在發(fā)達國家有下降趨勢
(五)區(qū)域性稅收一體化進程加快
第二節(jié) 實行單一的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制度
(一)現行稅收管轄權的弊端
(二)實行單一收入來源地管轄權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
(三)實行單一收入來源地管轄權的可行性
結束語: 面向21世紀改革與完善我國稅制
注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