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總論感覺中的思維:秦晉學術隨筆自選集

感覺中的思維:秦晉學術隨筆自選集

感覺中的思維:秦晉學術隨筆自選集

定 價:¥21.80

作 者: 秦晉著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木犁書系 風雨文叢
標 簽: 隨筆

ISBN: 9787533429966 出版時間: 2000-04-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4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的學術理論隨筆大致分為三類:一是理論化隨筆,是具有理論色彩的隨筆;二是隨感性理論,是用隨感方式說明理論問題;三是隨筆式評論,是用隨筆形式寫的文藝批評。其中輯錄于此的《喧囂與寧靜》、《思索與焦慮》、《傳統(tǒng)被解構之后》、《人對自我的探求和呼喚》等20多篇作品論評,基本上是隨感式的。片斷:鳥事與人事讀何滿子先生3月6日發(fā)表在《生活時報》副刊的《鳥兒羅曼史》頗有感觸。何先生的議論是由英國野鴨子引出的。這種粗俗的鴨子,每年往西班牙“獵艷”,致使那里的珍禽白頭鴨的后代成了雜種。據說,為了拯救稀有物種,英國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捕殺這種慣于獵艷而生產雜種的野鴨。何先生由此想到當前文化市場以紫亂朱、混充藝術、許多品種都變成雜種、生態(tài)環(huán)境被搞得一塌湖涂。并感嘆野鴨可以捕殺而對侵害文化市場的現(xiàn)象卻毫無辦法。何滿子先生是前輩,作為過來人,他的憤憤然不無道理。但我以為先生有些太過憂慮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那么純的,用一種純粹的觀念去要求它,自然會找來無窮的煩惱。就拿野鴨子和白頭鴨的事來說,它們一方有情一方有意,既非行為“不軌”,更算不得“性丑聞”,人憑什么干涉它們的內政?至于后代長什么樣,白頭鴨尚不嫌棄,人類多管什么“鳥”事!白頭鴨所以瀕于滅絕說明自身繁衍能力很差,野鴨的到來,很可能是延續(xù)其物種的良機,是一種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而人卻為了讓它們按照自己希望的樣子傳宗接代,不惜以虐殺來改變它們的交往和生存方式。我看這不像是自然保護倒像是人對自然的專制。再說文化市場。既然是市場,它就要滿足社會各種層次人的不同需求,就不可能是高雅藝術和文學的一統(tǒng)天下,而必然是一種多元格局。它肯定是有高有低的,有雅有俗的,有優(yōu)有劣的,有真有假的。而且誰是高雅真優(yōu),誰是低俗假劣也只能通過市場中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而后被公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先生在文中提到《孟子》里的“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這是孟子回答弟子萬章的問題時,轉述孔子的話。有句話叫“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圣賢也難免有錯??酌鲜鞘ト?,是萬世師表。但他們對藝術功能的理解卻過于單一了,對與周禮不符者一概排斥,孔子欣賞齊國的“韶”而對鄭國的民間音樂“鄭聲”深惡痛絕,認為它放任而不合禮。然而到了漢武帝時,“內有掖庭村人,外有上林樂府,皆以鄭聲施于朝廷?!保ā稘h書·禮樂志》)“鄭聲”這樣的俗樂不僅流行于社會上,而且盛行于朝廷和官府中。將文化與市場聯(lián)在一起,在孔孟看來,更是罪莫大焉。由于他們對當時的社會變革不甚理解,不懂“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商君書》)、“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凋剔)的道理,所以他們學識淵博、才氣超人、理論精辟,但游走列國終不見用。約300年后,新的社會結構形成并穩(wěn)定了,人們才想起崇尚“克己復禮”和“仁愛”的儒家學說可治國安邦,這才被推到“至尊”的位置上。時代的變化遠非孔子和孟子所能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現(xiàn)在對色的分析和調制可以是無限的,對色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沒有人會為了維護一種顏色的名分而厭惡與其相近的顏色,在生活中被廣泛采用的反而是靠色,流行色往往是邊緣色。這說明人的思維方法發(fā)生了變化。對事物有了更廣更深的了解,因此有更多的選擇性和更大的包容性。與古人相比,無疑是一種認知同感知的解放和自由。有了自由自然就有了問題。冒充藝術而招搖過市者、“戲說”歷史而招徠觀眾者,難兔會出現(xiàn)。究其原因,除了經濟利益的驅使外,最基本的因素是社會需要。人們除了需要帕瓦洛蒂之外還需要惠特妮·休斯頓;喜歡莎士比亞和雨果的人,可能同時是金庸迷;(雍正王朝)轟動京城,《還珠格格》也萬人空巷,前者并非就完全符合歷史,也沒有人會把后者真當歷史來看,人們熱衷“清宮戲”,是關心現(xiàn)實問題,不是什么壞事。帝王將相批了幾十年都沒有批倒,一兩出搞笑的戲豈能影響對一個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娛樂固然不可冒充藝術和歷史,歷史和藝術也無法替代娛樂,否則生活便只有“雅”人的樂趣,一般人的日子就太嚴肅太乏味了?,F(xiàn)在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已不再僅僅是崇尚文化,而是進人了一個消費文化的時代。更何況不少藝術巨匠就是從走碼頭、練地攤出來的,許多藝術精品原本也不過是下里巴人而已。所以俗文化的存在,既是無法避免的,又是不可缺少的。既然俗文化不可缺少,“雜文化”也就難以避免。文化自然有民族和地域特點,但它又是彼此溝通相互影響的,是一個不斷吸收、融匯和再生的過程。求“純”是一種愿望,而實際生活里衣食住行沒幾樣東西是純的,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都是“雜交產品”。京劇是民族藝術吧,且不說它本身就是從地方小劇種融合發(fā)展而來的,它的行頭包括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臺上擺的,都不是華夏漢民族所固有的,連伴奏的京胡也是由胡琴演變來的,其源頭不在中原而在西域。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西方與東方文化的交織和碰撞中,在迅速發(fā)展變化的時代里,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實際上是一個互聯(lián)網絡的世界,一個不斷合成的世界。綜合,是一種時尚;單純,已經成為歷史。至于那些令人焦慮的事情,我想,人能夠改變生活,就肯定能夠解決在改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沒有一些人的強制性干預和破壞,鳥不會自行絕滅,人也不可能齊心合力開倒車。應當充分相信鳥類和人類自己選擇和調整的能力,鳥的事和人的事,都得順其自然。1999年3月

作者簡介

  秦晉,1939年2月生于陜北安塞,祖籍山西省孝義縣,曾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留學民主德國萊比錫大學赫爾德學院。系光明日報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著文學評論集《演進于代價》。

圖書目錄

    隨筆時代(自序)
   文化談屆
   文化與習慣
   文化的理解
   制約的力量
   曬太陽的哲學
   人之初
   禮之用
   道之道
   心想及其它
   說“字”
   蒙學三思
   試探“覺悟”
   紅綠藍啟示錄
   名字問題
   喝茶與文化
   “座”的問題
   三句半
   過年雜說
   過年雜說(續(xù))
   “搞”和“要”
   開發(fā)大腦
   女性的輝煌
   接軌
   湊合
   “逛”的文化
   創(chuàng)意和包裝
   名人現(xiàn)象
   鳥事與人事
   跨世紀思維
   山的想象
   商品經濟與道德
   經濟進程中的文化內涵
   文學隨感
   “文學生態(tài)學”
   走向發(fā)展、開放、多元的現(xiàn)實主義
   藝術發(fā)現(xiàn)
   紀實與文學
   吃飯與文學
   足球與文學
   廁所與文學
   開會與文學
   批評與文學
   演進與代價
   文學的氛圍和文學的發(fā)現(xiàn)
   文藝變化與社會變革
   關注與超越
   也談人文精神
   忽然想到顧頡剛
   渴望深刻
   一封沒有寫完的信
   為了忘卻的回憶
   馬勒《大地之歌》第二第三樂章試解
   文學批評答問錄
   文本析微
   喧囂與寧靜
   天地人生
   ——評余秋雨、史鐵生、雷達的三篇散文
   思索與焦慮
   ——斯好小說漫議
   孤獨的審美意味
   ——《OK黃昏》評析
   觀念美學
   ——讀《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
   傳統(tǒng)被解構之后
   ——評何大草的后現(xiàn)代敘事
   人對自我的探求和呼喚
   《烷紗王后》讀想
   《世紀貴族》和商界文學
   追憶的財富
   ——讀《無悔的歲月》
   感覺中的現(xiàn)在
   文明的喪失與跨越
   ——讀長篇小說《大腕》
   奮起于憂患的呼鳴
   ——《十年潮》序
   “變”的解析
   歷史的選擇
   ——評《深圳傳奇》
   按照新的形式來提問題
    ——評(滾動的沖擊波》
   愛,是一種很有學問的現(xiàn)象
   文論時語
   走出困境
    ——關于報告文學批評的思考
   不倦地探索與創(chuàng)造
    ——報告文學面面觀
   對當前現(xiàn)實主義新寫作現(xiàn)象的看法
   《泰坦尼克號》畫外話
   變革時代的文學批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