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人們是否注意到這樣的現實:至今,國內一些祟尚傳統(tǒng)的人士仍用“現代派”來指稱他們還不了解的實驗藝術與前衛(wèi)藝術;而對大眾來說,“現代派”還是一個前衛(wèi)色彩頗濃的詞匯——也就是說,中國的現代藝術的課尚未補完。后現代在中國的登堂入室,可謂你未唱罷我即登場。曾有一位資深的學者打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如:對中國人來說,現代派就像一架遲到的班機,而后現代則像一架早到的班機,它們現在共同擁擠在中國這個大航空港里,不論是遲到的還是早到的,既然它已經到了,既然它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甚至于我們的思維習慣,我們就有必要將它的來龍去脈弄個清楚,做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這話說易也易,說難也難。易在如今天時地利,上至國家政策、下到百姓期待,無不視充分了解進而學習西方文化為時代需求,甚至是某種時髦;而難則難在對中國人來說,真正了解后現代之精髓進而還原其本來面目,又是談何容易!好在也有—種理由可以支撐我們:所有文化其實是由眾多誤讀構成,這里既有傳播的誤讀也有理解的誤讀。所以我們不怕增加誤讀,因為誤讀也是一種理解,文化正是在誤讀中傳播和發(fā)展的。目錄:前言導言第一章后現代文學概況第二章后現代文本舉要第三章后現代寫作模式第四章東方后現代文學結語后現代文學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