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溫病學(中醫(yī)本科)

溫病學(中醫(yī)本科)

溫病學(中醫(yī)本科)

定 價:¥28.00

作 者: 楊進主編
出版社: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叢編項: 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教材
標 簽: 溫病學說

ISBN: 9787117053228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356 字數:  

內容簡介

  本教材由上、中、下三篇組成。上篇主要介紹溫病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主要內容有溫病學的發(fā)展概況、溫病的特點及分類、病因與發(fā)病、辨證理論、常用診法、治則和治法、預防和護理等。中篇主要介紹各種溫病的具體證治,包括了風溫、春溫、暑溫、濕溫、伏暑、秋燥、大頭瘟、爛喉痧、溫疫、瘧疾、霍亂等病。下篇為名著選,介紹了清代溫病學的代表著作:葉天士《溫熱論》和薛生白《濕熱病篇》。本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是從當前中醫(yī)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充分汲取以前各有關教材的優(yōu)點,編寫一本全面、完整、系統(tǒng)介紹溫病學理論和證治方法的新教材。我們力求做到既能保持傳統(tǒng)溫病學理論體系,又能反映溫病學的現代學術發(fā)展狀況,并密切結合臨床實際,同時又便于學生擴大知識面而進行自學。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對上篇中所涉及的溫病學某些不屬教學重點的理論、學術觀點、研究進展等內容,不再列在正文中,而是以“專題閱讀”的形式附于有關各章之后。在中篇各章后附有“病案精選”,并有簡要的“評語”。為了便于學生全面掌握本教材中一些主要名詞術語的含義,在教材后附有“溫病學名詞術語選釋”。對本教材所用方劑的劑量,由于方劑來源不同,初學者往往難以掌握。為了在臨床應用時有一個參考,所以一般都折合為現代臨床常用劑量。但因發(fā)病地域、季節(jié)不同,患者病情、年齡和體質等情況有別,加上用藥習慣各異,所以這一劑量在實際運用時還應根據情況進行調整。至于各方在原文獻中的劑量,可查本教材后附的“引用方劑匯編”。另外,為了使學生對目前溫病急診的常用中成藥有所了解,在教材后還附有“溫病臨床常用中成藥”。為了適應當前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廣泛應用的新形勢,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我們在教材中還附有“溫病學教學光盤”一張,其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本教材的文字材料,但其內容較教材要豐富,特別是所附的文獻、病案較多;二是“溫病學名詞術語解”,收集了與溫病學有關的大量名詞,可作為溫病學名詞辭典之用。三是“溫病學教學自測系統(tǒng)”,不僅可以作為溫病學的題庫,而且學生也能通過這一自測系統(tǒng)檢查學習掌握的程度。

作者簡介

暫缺《溫病學(中醫(yī)本科)》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上篇
 第一章 緒論
  一、 溫病學的定義和地位
  二、溫病學的發(fā)展概況
  三、學習《溫病學》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章 溫病的特點、范圍和分類
  一、溫病的概念
  二、溫病的特點
  三、溫病的范圍
  四、溫病的分類
  五、溫病與相關概念的分析
 第三章 溫病的病因與發(fā)病
  一、溫病的病因
  二、溫病的發(fā)病
 第四章 溫病的辨證理論
  一、衛(wèi)氣營血辨證
  二、三焦辨證
  三、衛(wèi)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的關系
  四、溫病辨證理論與其他辨證理論的關系
 第五章 溫病常用診法
  一、溫病的特色診法
  二、 溫病常見癥狀
  三、察神色辨脈象
 第六章 溫病的治療
  一、溫病治則及確立治法的依據
  二、溫病的主要治法
 第七章 溫病的預防與護理
  一、溫病的預防
  二、溫病的護理
中篇
 第八章 風溫
 第九章 春溫
 第十章 暑溫
  【附】冒暑、暑穢
 第十一章 濕溫
 第十二章 伏暑
 第十三章 秋燥
 第十四章 大頭瘟
 第十五章 爛喉痧
 第十六章 溫疫
 第十七章 瘧 疾
 第十八章 霍亂
下篇
 葉天士《溫熱論》
  一、 原著簡介
  二、 原著闡述
 薛生白《濕熱病篇》
  一 原著簡介
  二 原著闡述
附錄一:溫病學名詞術語選釋
附錄二:引用方劑匯編
 附錄三:溫病臨床常用中成藥
 附錄四:傳染病種類及疫情報告要求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