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滿足程度的最大化是人們行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種目的的實現方式隨不同的經濟制度為轉移。在市場經濟中,個體利益的實現可以同時促進他人和社會的利益。而在傳統(tǒng)經濟或計劃經濟中,個體利益的實現難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社會利益的實現也會使個人付出代價。在這個意義上,促使人們做出道德選擇的關鍵不是要求他們放棄的自己利益,或者不再追求自己的滿足程度最大化,而在于規(guī)范和完善幣場經濟制度,使得人們實現自己利益的方式與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并將這種行為方式沉淀為情感的滿足。轉軌時期社會道德水平的下降不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而是市場經濟的不成熟。所以,提升我國道德水平的出路不是退回到傳統(tǒng)的計劃道德中去,繼續(xù)放棄和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是進一步推進和深化市場經濟改革;使人們能夠在充分追求和實現個人利益的過程上,促使我國社會道德進入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