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計算
學習要點
10-1 預應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10-1-1 概述
10-1-2 預加應力的方法
10-1-3 夾具和錨具
10-1-4 預應力混凝土的材料
10-1-5 張拉控制應力Ocon
10-1-6 預應力損失
10-1-7 預應力損失值組合
10-1-8 預應力鋼筋的傳遞長度及錨固長度
10-1-9 構件端部錨固區(qū)的局部承壓驗算
10-2 預應力混凝土軸心受拉構件的計算
10-2-1 軸心受拉構件各階段的應力分析
10-2-2 軸心受拉構件使用階段的計算
10-2-3 軸心受拉構件施工階段的驗算
(例題10-1)
10-3 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的計算
10-3-1 受彎構件的應力分析
10-3-2 受灣構件使用階段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10-3-3 受彎構件使用階段正截面抗裂度驗算
10-3-4 受灣構件正截面裂縫寬度驗算
10-3-5 受彎構件施工階段的驗算
10-3-6 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10-3-7 受彎構件斜截面抗裂度驗算
10-3-8 受彎構件的變形驗算
10-4 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構造要求
10-4-1 一般規(guī)定
10-4-2 先張法構件的構造要求
10-4-3 后張法構件的構造要求
(例題10-2)
復習思考題
習題
第十一章 單層廠房
學習要點
11-1 概述
11-2 單層廠房結構的組成和布置
11-2-1 結構的組成
11-2-2 荷載傳遞途徑
11-2-3 支撐的作用和布置原則
11-2-4 單層廠房的變形縫
11-3 單層廠房結構主要構件的選型
11-3-1 屋蓋結構選型
11-3-2 柱的選型
11-3-3 吊車梁的選型
11-3-4 基礎和基礎梁
11-4 排架計算
11-4-1 計算簡圖
11-4-2 排架荷載計算
11-4-3 然架內力分析
11-4-4 排架內力組合
11-4-5 排架考慮整體空間作用的計算
11-4-6 排架計算中的幾個問題
11-5 單層廠房柱的設計
11-5-1 柱截面尺寸的確定
11-5-2 柱截面設計
11-5-3 牛腿設計
11-5-4 柱和其他構件的連接
11-5-5 抗風柱設計
11-6 柱下單獨基礎
11-6-1 概述
11-6-2 錐形(階形)單獨基礎設計
11-7 單層工業(yè)廠房設計計算實例
11-7-1 設計資料
11-7-2 排架的計算簡圖和柱截面尺寸的確定
11-7-3 荷載計算
11-7-4 內力分析
11-7-5 內力組合
11-7-6 柱設計((A)軸柱)
11-7-7 基礎設計((A)軸)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多層及高層房屋
學習要點
12-1 概述
12-2 多層及高層房屋的結構體系和布置
12-2-1 多層及高層房屋的結構體系
12-2-2 多層及高層房屋結構布置原則
12-2-3 沉降縫與伸縮縫
12-3 荷載
12-3-1 樓面活荷載
12-3-2 風荷載
12-3-3 溫度荷載
12-4 框架結構的計算簡圖
12-4-1 平面計算單元
12-4-2 桿件軸線
12-4-3 梁、柱截面尺寸
12-5 多層多跨框架的內力和側移計算
12-5-1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近似計算(一)——分層法
12-5-2 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近似計算(二)——彎矩二次分配法
12-5-3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近似計算(一)——反彎點法
12-5-4 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近似計算(二)——改進反彎點法(D值法)
12-5-5 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的近似計算
12-5-6 框架構件的抗彎剛度EI
12-6 框架結構的最不利內力組合和構件計算
12-6-1 是不利內力組合
12-6-2 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梁端彎矩的調幅
12-6-3 框架構件截面的計算
12-7 框架節(jié)點設計
12-7-1 現(xiàn)澆框架的節(jié)點
12-7-2 裝配整體式框架的柱與柱連接節(jié)點
12-7-3 裝配整體式框架的梁與柱連接節(jié)點
12-7-4 裝配整體式框架梁與樓板的連接
12-8 剪力墻結構的內力和位移計算
12-8-1 基本假定
12-8-2 整截面剪力墻的內力及位移計算
12-8-3 整體小開口墻的內力及位移計算
12-8-4 雙肢墻的內力及位移計算
12-8-5 壁式框架的內力及位移計算
12-8-6 各類剪力墻的分類界限
12-9 剪力墻的截面承載力計算及構造要求
12-9-1 矩形、T形或工字形截面剪力墻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12-9-2 矩形、T形或工字形截面剪力墻的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12-9-3 連系梁的承載力計算
12-9-4 剪力墻截面的構造要求
12-9-5 剪力墻結構的連接構造
12-10 基礎
12-10-1 基礎的類型及其選擇
12-10-2 條形基礎的內力計算
12-10-3 十字條形基礎的內力計算
12-10-4 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12-10-5 片筏基礎的計算與構造
12-10-6 箱形基礎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抗震設計
學習要點
13-1 概述
13-1-1 建筑結構震害簡介
13-1-2 抗震設防
13-1-3 地震作用和地震烈度
13-1-4 抗震設計的原則
13-1-5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延性
13-2 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抗震設計的一般規(guī)定
13-2-1 本書前述靜力設計各章與本章的關系
13-2-2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13-2-3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
13-2-4 受力鋼筋的錨固和接頭
13-3 對材料的要求
13-3-1 混凝土
13-3-2 鋼筋
13-4 框架梁的抗震設計
13-4-1 設計原則
13-4-2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
13-4-3 構造要來
13-5 柱的抗震設計
13-5-1 框架柱
13-5-2 鉸接排架柱
13-6 框架節(jié)點及預埋件的抗震設計
13-6-1 設計原則
13-6-2 框架節(jié)點剪力設計值V1
13-6-3 框架節(jié)點受剪水平截面的限制條件
13-6-4 框架節(jié)點受剪承載力
13-6-5 構造要求
13-6-6 裝配整體式框架剛性節(jié)點
13-6-7 預埋件的設計要求
13-7 剪力墻的抗震設計
13-7-1 概述
13-7-2 承載力計算
13-7-3 構造和配筋要求
復習思考題
附錄
附表38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m)
附表39 全國主要城市基本雪壓標準值S0(kN/m2)
附表40 屋面積雪分布系數(shù)Ur
附表41 全國主要城市基本風壓標準值W0(kN/m2)
附表42 風載體型系數(shù)U2
附表43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Uz
附表44 單階柱柱頂反力與位移系數(shù)表
附表45 單階柱位移系數(shù)計算公式
附表46 規(guī)則框架承受均布及倒三角形分布水平力作用時標準反彎點的高度比
附表47 上下層橫梁線剛度比對y0人的修正值y1
附表48 上下層高變化對y0的修正值y2和y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