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藥學醫(yī)用藥理學基礎

醫(yī)用藥理學基礎

醫(yī)用藥理學基礎

定 價:¥49.00

作 者: 林志彬,金有豫主編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藥理學

ISBN: 9787506237291 出版時間: 1998-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42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醫(yī)用藥理學基礎(第6版)》為高等醫(yī)學院校藥理學教材,初版于1987年?!夺t(yī)用藥理學基礎(第6版)》第2版1996年榮獲第三屆全國高等教材一等獎,第6版被教育部定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第6版是在前5版的基礎上,根據(jù)5年來國內外基礎藥理學和臨床藥理學的新進展,對《醫(yī)用藥理學基礎(第6版)》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在本版編寫過程中,除棄舊圖新、刪繁就簡外,更加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增加了許多近年上市使用的新藥,以便學生學習和掌握。由于第6版采用雙色印刷,《醫(yī)用藥理學基礎(第6版)》化學結構圖及附圖統(tǒng)一繪制,圖文并茂,更大大提高了本書的質量。

作者簡介

暫缺《醫(yī)用藥理學基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篇 藥理學總論
   第1章 緒言
    1.1 藥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1.2 藥理學的發(fā)展
   第2章 藥物在體內的過程和藥物代謝動力學
    2.1藥物的轉運
    2.1.1 被動轉運
    2.1.2 主動轉運
    2.2 藥物的體內過程
    2.2.1 吸收
    2.2.2 與血漿蛋白結合
    2.2.3 分布
    2.2.4 藥物的轉化或代謝
    2.2.5 排泄
    2.3 藥物代謝動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
    2.3.1 時量曲線
    2.3.2 藥物的轉運速率及速率常數(shù)
    2.3.3 藥物自血漿的消除 消除動力學及消除速率常數(shù)
    2.3.4 半衰期
    2.3.5 房室概念和房室模型
    2.3.6 表觀分布容積
    2.3.7 多次給藥的時量曲線和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
   第3章 藥物效應動力學
    3.1 藥物的效應和作用
    3.2 藥物效應的分析
    3.2.1 藥物效應的基本類型
    3.2.2 直接作用與間接影響
    3.2.3 選擇性
    3.3 藥物效應的量效關系和構效關系
    3.3.1 量效關系
    3.3.2 構效關系
    3.4 藥物作用的機制
    3.5 受體學說及藥物—受體的相互作用
    3.5.1 受體的概念與配體
    3.5.2 受體與藥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3.5.3 藥物—受體相互作用后的細胞反應
    3.5.4 受體的生理性調節(jié)與藥物作用的關系
    3.6 藥物的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
    3.6.1 藥物的治療作用
    3.6.2 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4章 影響藥物效應的因素及合理用藥
    4.1 影響藥物效應的因素
    4.1.1 機體方面的因素
    4.1.2 藥物方面的因素
    4.2 選擇最佳藥物
    4.3 制訂最佳治療方案
    4.3.1 藥物的劑量
    4.3.2 給藥途徑
    4.3.3 給藥間隔時間、療程及用藥時間
    第2篇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理學
   第5章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理學概論
    5.1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類
    5.2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遞質和受體
    5.2.1 突觸的結構與神經(jīng)沖動的傳遞
    5.2.2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遞質
    5.2.3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受體
    5.3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的作用方式和分類
    5.3.1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的作用方式
    5.3.2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的分類
   第6章 擬膽堿藥
    6.1 直接作用于膽堿受體的擬膽堿藥
    6.1.1 完全擬膽堿藥
    6.1.2 M受體激動藥
    6.2 抗膽堿酯酶藥
    6.2.1 乙酰膽堿酯酶
    6.2.2 抗膽堿酯酶藥
   第7章 有機磷酸酯類抗膽堿酯酶藥中毒及膽堿酯酶復活藥
    7.1 有機磷酸酯類抗膽堿酯酶藥中毒
    7.1.1 中毒機制及表現(xiàn)
    7.1.2 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則
    7.2 膽堿酯酶復活藥
   第8章 抗膽堿藥(I)——M膽堿受體阻斷藥
    8.1 阿托品類生物堿
    8.2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8.2.1 合成擴瞳藥
    8.2.2 合成解痙藥
   第9章 抗膽堿藥(Ⅱ)——N—膽堿受體阻斷藥
    9.1 N1—膽堿受體阻斷藥
    9.2 N2—膽堿受體阻斷藥
    9.2.1 去極化型肌松藥
    9.2.2 非去極化型肌松藥
   第10章 擬腎上腺素藥
    10.1 化學結構和分類
    10.2 α、β受體激動藥
    10.3 α受體激動藥
    10.4 β受體激動藥
   第11章 抗腎上腺素藥
    11.1 α受體阻斷藥
    11.1.1 短效α受體阻斷藥
    11.1.2 長效α受體阻斷藥
    11.1.3 α1受體阻斷藥
    11.1.4 α2受體阻斷藥
    11.2 β受體阻斷藥
    第3篇 中樞神經(jīng)及傳入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理學
   第12章 局部麻醉藥
    12.1 藥理作用
    12.1.1 局麻作用及其機制
    12.1.2 吸收作用
    12.2 體內過程
    12.3 常用局麻藥
    12.4 局部麻醉方法
    12.5 影響局麻藥作用的因素
   第13章 全身麻醉藥
    13.1 吸人麻醉藥
    13.1.1 麻醉分期
    13.1.2 體內過程
    13.1.3 常用的吸入麻醉藥
    13.2 靜脈麻醉藥
    13.3 復合麻醉
   第14章 鎮(zhèn)靜催眠藥
    14.1 苯二氮艸卓類
    14.2 巴比妥類
    14.3 其它鎮(zhèn)靜催眠藥
    14.4 丁螺環(huán)酮類
   第15章 抗癲癇藥及抗驚厥藥
    15.1 抗癲癇藥
    15.2 抗驚闕藥
   第16章 抗精神失常藥
    16.1 抗精神病藥
    16.1.1 吩噻嗪類
    16.1.2 硫雜蒽類
    16.1.3 丁酰苯類
    16.1.4 其它類
    16.2 抗躁狂藥
    16.3 抗抑郁藥
    16.3.1 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
    16.3.2 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
    16.3.3 NaSSA抗抑郁藥
    16.4 抗焦慮藥
   第17章 抗震顫麻痹藥
    17.1 影響多巴胺能神經(jīng)類藥
    17.2 抗膽堿藥
   第18章 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
    18.1 概述
    18.2 水楊酸類
    18.3 苯胺類
    18.4 吡唑酮類
    18.5 其它抗炎有機酸類
    18.6 解熱鎮(zhèn)痛藥的配伍應用
    18.7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
   第19章 鎮(zhèn)痛藥
    19.1 概述
    19.2 阿片生物堿類
    19.3 人工合成鎮(zhèn)痛藥
    19.4 阿片受體拮抗藥
   第20章 中樞興奮藥
    20.1 主要興奮大腦皮層的藥物
    20.2 主要興奮延髓呼吸中樞的藥物
    第4篇 心血管系統(tǒng)藥理學
   第21章 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
    21.1 正性肌力藥物
    21.1.1 強心苷類
    21.1.2 β受體激動藥
    21.1.3 新多巴胺受體激動藥
    21.1.4 其它正性肌力藥
    21.2 利尿藥
    21.3 擴血管藥
    21.3.1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
    21.3.2 硝基擴血管藥
    21.3.3 肼屈嗪
    21.3.4 α1受體阻斷藥
    21.3.5 鈣拮抗藥
    21.3.6 擴血管藥物的選擇
    21.3.7 用藥注意事項
    21.4 β受體阻斷藥
   第22章 鈣拮抗藥
    22.1 鈣拮抗藥的作用方式及分類
    22.2 鈣拮抗藥的作用原理
    22.3 鈣拮抗藥的藥效學
    22.4 鈣拮抗藥的藥物代謝動力學
    22.5 鈣拮抗藥的臨床應用
    22.6 鈣拮抗藥的不良反應
    22.7 對鈣拮抗藥的評價
   第23章 抗高血壓藥
    23.1 抗高血壓藥的分類
    23.2 交感神經(jīng)阻滯藥
    23.2.1 中樞性抗高血壓藥
    23.2.2 神經(jīng)節(jié)阻斷藥
    23.2.3 抗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末梢藥
    23.2.4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23.3 血管舒張藥
    23.3.1 直接舒張血管藥
    23.3.2 鈣通道阻滯藥
    23.3.3 鉀通道開放藥
    23.4 影響血管緊張素Ⅱ形成和作用藥
    23.4.1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
    23.4.2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藥
    23.5 利尿藥
    23.6 長期應用抗高血壓藥的血流動力學特性
    23.7 抗高血壓藥的應用原則
   第24章 抗心絞痛藥
    24.1 硝酸酯類
    24.2 腎上腺素β受體阻斷藥
    24.3 鈣拮抗藥
    24.4 其它抗心絞痛藥
   第25章 抗心律失常藥
    25.1 心肌電生理
    25.1.1 心肌細胞膜電位
    25.1.2 膜反應性
    25.1.3 有效不應期
    25.2 心律失常發(fā)生的機制
    25.2.1 沖動形成障礙
    25.2.2 沖動傳導障礙
    25.3 抗心律失常藥分類
    25.4 抗心律失常藥的臨床選用
   第26章 抗高血脂癥藥
    26.1 血脂代謝與高血脂癥
    26.1.1 血脂代謝
    26.1.2 高血脂癥分類及其治療原則
    26.2 抗高血脂癥藥
    26.2.1 主要影響膽固醇合成的藥物
    26.2.2 主要影響膽固醇吸收的藥物
    26.2.3 影響脂蛋白合成 轉運及分解的藥物
    26.2.4 其它降血脂藥
    第5篇 內臟系統(tǒng)藥理學及抗組胺藥
   第27章 利尿藥與脫水藥
    27.1 利尿藥作用的生理學基礎
    27.2 常用利尿藥
    27.2.1 高效利尿藥(袢利尿藥)
    27.2.2 中效利尿藥
    27.2.3 低效利尿藥
    27.3 幾種常見水腫應用利尿藥的問題
    27.4 脫水藥
   第28章 消化系統(tǒng)藥
    28.1 抗消化性潰瘍藥
    28.1.1 抗酸藥
    28.1.2 胃酸分泌抑制藥
    28.1.3 粘膜保護藥
    28.2 止吐藥
    28.2.1 H1受體阻斷藥
    28.2.2 M 膽堿受體阻斷藥
    28.2.3 多巴胺阻滯藥
    28.2.4 5—HT3受體桔抗藥
    28.2.5 其它
    28.3 瀉藥
    28.3.1 容積性瀉藥
    28.3.2 滲透性瀉藥
    28.3.3 刺激性瀉藥
    28.3.4 大便軟化藥
    28.3.5 瀉藥的臨床應用及注意事項
    28.4 止瀉藥
    28.5 利膽藥
   第29章 抗喘藥、鎮(zhèn)咳藥、祛痰藥
    29.1 抗喘藥
    29.1.1 擬腎上腺素藥
    29.1.2 糖皮質激素類藥
    29.1.3 茶堿類
    29.1.4 M膽堿受體阻斷藥
    29.1.5過敏介質阻釋藥
    29.2 鎮(zhèn)咳藥
    29.2.1 中樞性鎮(zhèn)咳藥
    29.2.2 外周性鎮(zhèn)咳藥
    29.3 祛痰藥
   第30章 子宮興奮藥
    30.1 垂體后葉激素類
    30.2 麥角生物堿類
    30.3 前列腺素類
   第31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統(tǒng)的藥物
    31.1 抗凝血藥及促凝血藥
    31.1.1 血液凝固的機制
    31.1.2 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
    31.1.3 抗凝血藥
    31.1.4 抗栓藥
    31.1.5 纖維蛋白溶解藥
    31.1.6 促凝血藥
    31.2 作用于造血系統(tǒng)的藥物
    31.2.1 造血細胞生長因子
    31.2.2 紅細胞生成素
    31.2.3 骨髓細胞生長因子
    31.2.4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31.2.5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31.3 抗貧血藥
    31.3.1 鐵制劑
    31.3.2 葉酸類
    31.4 血容量擴充藥
   第32章 組胺及抗組胺藥
    32.1 組胺類
    32.2 抗組胺藥
    32.2.1 H1—受體阻斷藥
    32.2.2 H2—受體阻斷藥
    第6篇 內分泌系統(tǒng)藥理學.
   第33章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33.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33.2 鹽皮質激素
    33.3 促皮質素
    33.4 皮質激素抑制藥
   第34章 性激素類藥物及避孕藥
    34.1 性激素的分泌調節(jié)及作用機制
    34.1.1 性激素分泌的調節(jié)方式
    34.1.2 性激素的作用機制
    34.2 雌激素類藥與抗雌激素類藥
    34.2.1 雌激素類藥
    34.2.2 抗雌激素類藥
    34.3 孕激素類
    34.4 雄激素類藥和同化激素類藥
    34.4.1 雄激素類藥
    34.4.2 同化激素類藥
    34.5 避孕藥
    34.5.1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藥
    34.5.2 抗著床避孕藥
    34.5.3 主要影響子宮和胎盤功能的避孕藥
    34.5.4 男性避孕藥
    34.5.5 外用避孕藥
   第35章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35.1 甲狀腺激素
    35.2 抗甲狀腺藥
    35.2.1 硫脲 類
    35.2.2 碘和碘化物
    35.2.3 放射性碘
    35.2.4 β—受體阻斷藥
    35.3 促甲狀腺激素
    35.4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第36章 降血糖藥
    36.1 胰島素
    36.2 口服降血糖藥
    36.2.1 磺酰脲類
    36.2.2 雙胍類
    36.2.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藥
    第7篇 化學治療藥物及其它
   第37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藥
    37.1 喹諾酮類
    37.2 磺胺類藥物
    37.3 甲氧芐啶類
    37.4 硝基呋喃類
    37.5 硝咪唑類
   第38章 抗生素
    38.1 β—內酰胺類
    38.1.1 青霉素類
    38.1.2 頭孢菌素類
    38.1.3 其它β—內酰胺類
    38.1.4 β—內酰胺酶抑制藥
    38.2 氨基糖苷類
    38.3 多肽類
    38.3.1 多粘菌素類
    38.3.2 桿菌肽
    38.4 四環(huán)素類
    38.5 氯霉素類
    38.6 大環(huán)內酯類
    38.7 其它抗生素
    38.8 抗菌藥的合理應用
    38.8.1 抗菌藥的嚴格選擇與正確的應用方法
    38.8.2 抗菌藥的預防應用
    38.8.3 抗菌藥的聯(lián)合應用
    38.8.4 抗菌藥與其它種類藥物的相互作用
    38.8.5 肝腎功能與抗菌藥應用的關系
   第39章 抗真菌藥及抗病毒藥
    39.1 抗真菌藥
    39.1.1 抗生素類
    39.1.2 唑類
    39.1.3 烯丙胺類
    39.1.4 其它類
    39.2 抗病毒藥
   第40章 抗結核病藥及抗麻風病藥
    40.1 抗結核病藥
    40.1.1 常用抗結核病藥
    40.1.2 結核病化學治療的基本原則
    40.2 抗麻風病藥
   第41章 抗瘧藥
    41.1 瘧原蟲的生活史與抗瘧藥的作用環(huán)節(jié)
    41.2 常用抗瘧藥
    41.2.1 主要用于控制癥狀的抗瘧藥——殺血液裂殖體藥
    41.2.2 主要用于控制復發(fā)和傳播的抗瘧藥——繼發(fā)性組織裂殖體和配
    子體殺滅藥
    41.2.3 主要用于病因性預防的抗瘧藥——原發(fā)性組織裂殖體殺滅藥
   第42章 抗阿米巴病藥及抗滴蟲病藥
    42.1 抗阿米巴病藥
    42.1.1 抗腸內阿米巴病藥
    42.1.2 抗腸外阿米巴病藥
    42.2 抗滴蟲病藥
   第43章 抗血吸蟲病及抗絲蟲病藥
    43.1 抗血吸蟲病藥
    43.2 抗絲蟲病藥
   第44章 驅腸蟲藥
    44.1 抗腸道線蟲病藥
    44.2 抗絳蟲藥
   第45章 抗惡性腫瘤藥
    45.1 概述
    45.1.1 細胞增殖周期的概念
    45.1.2 抗腫瘤藥物按細胞增殖周期分類
    45.2 常用抗腫瘤藥物
    45.2.1 抗代謝藥
    45.2.2 烷化藥
    45.2.3 抗生素類
    45.2.4 激素類
    45.2.5 植物藥及其它藥物
    45.3 抗腫瘤藥物的應用原則
   第46章 影響免疫功能的藥物
    46.1 免疫應答反應和免疫病理反應
    46.1.1 免疫應答反應
    46.1.2 免疫病理反應
    46.2 免疫抑制藥
    46.2.1 免疫抑制藥的作用特點
    46.2.2 臨床應用原則
    46.2.3 不良反應
    46.2.4 常用的免疫抑制藥
    46.3 免疫增強藥
   藥名中文索引
   藥名英文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