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1897~1986年),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樅陽縣麒麟鎮(zhèn)岱鰲村朱家老屋人)。1897年9月19日生。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學習,后肄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他還請桐城著名書法家方守敦題寫“恒、恬、誠、勇”4字的條幅,作為座右銘。五四運動中,他毅然放棄文言文,改寫白話文。1921年,朱光潛發(fā)表了白話處女作《福魯德的隱意識說與心理分析》,隨后又發(fā)表《行為派心理學之概略及其批評》、《進化論證》等讀書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對治學和學術研究活動的看法。1922年,他在《怎樣改造學術界》中,倡導培養(yǎng)“愛真理的精神”、“科學的批評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證精神”。這些觀點一直影響著他漫長的學術道路。香港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上海大學吳凇中國公學中學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1924年,撰寫第一篇美學文章《無言之美》。又到上海與葉圣陶、胡愈之、夏衍、夏丏尊、豐子愷等成立立達學會,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廣泛進行新型教育的改革試驗,倡導教育的自由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