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中國文學作品集棄婦

棄婦

棄婦

定 價:¥20.00

作 者: 石評梅著;劉屏選編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現(xiàn)代才女經(jīng)典文叢
標 簽: 文學

ISBN: 9787540210847 出版時間: 1998-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19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暫缺《棄婦》簡介

作者簡介

  石評梅(1902—1928)是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山西省平定縣人。乳名心珠,學名汝璧。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自取筆名石評梅;此外,用過的筆名還有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等。石評梅之父石銘(又名鼎丞),系清末舉人;石評梅之母,是父親的續(xù)弦,均視其為掌上明珠。石評梅自幼便得家學滋養(yǎng):父親為她發(fā)蒙,課之以“四書”、“詩經(jīng)”。除家教外石評梅先后就讀于太原師范附小、太原女子師范,成績優(yōu)異。她除酷愛文學外,還愛好書畫、音樂和體育,是一位天資聰慧、多才多藝的女性。1919年,“五四”運動將剛剛讀完師范的石評梅召喚到古都北京。她原擬報考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但由于那年國文系不招生,便改報體育系。在女高師讀書期間,她結識了馮沅君、蘇雪林等,并同廬隱、陸晶清等結為至交。在“五四”高潮的歲月里,她們常常一起開會、演講、暢飲、賦詩,所謂“狂笑,高歌,長嘯低泣,酒杯伴著詩集”,甚是浪漫。盡情分享著精神解放的快意。也正是在此“浪漫”中,她們闖入了文學的門檻。石評梅亦開始在《語絲》、《晨報副刊》、《文學旬刊》、《文學》,以及她與陸晶清參與編輯的《婦女周刊》、《薔薇周刊》等等報刊上發(fā)表散文、詩歌、小說和劇本。1923年秋天,石評梅在北京女高師畢業(yè)后,留校任該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國文、體育教員。其間與已有妻室的高君宇相戀,1925年3月,高君宇因過度勞累,一病不起,病逝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高君宇的死,使評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評梅便常在孤寂凄苦中,前來高君宇墓畔,抱著墓碑悲悼泣訴。1928年9月18日,評梅猝患腦膜炎,醫(yī)治無效,于9月30日亦死于當年高君宇病逝的協(xié)和醫(yī)院。她死后,友人們根據(jù)其生前曾表示的與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將其尸骨葬在君宇墓畔。石評梅終年不滿二十七歲;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僅僅六年。詩歌、小說、劇本、評論等體裁,她都曾駕馭過;但其成功卻在散文。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分別由盛京書店(后又改由北新書局)和文化書局出版。1983年,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又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的《石評梅作品集》。第一卷為散文,收入《濤語》、《偶然草》,以及過去未收入的作品;第二卷為詩歌、小說;第三卷為劇本、長篇游記、書信。同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綜合性的《石評梅選集》。

圖書目錄

    小說
   病
   “只有梅花知此恨”
   棄婦
   禱告
   紅鬃馬
   余輝
   歸來
   被踐踏的嫩芽
   白云庵
   流浪的歌者
   匹馬嘶風錄
   卸妝之夜
   惆悵
   晚宴
   冰場上
   噩夢中的扮演
   毒蛇
   偶然來臨的貴婦人
   一夜
   林捕的日記
   散文
   心之波
   葡萄架下的回憶
   給廬隱
   寄海濱故人
   漱玉
   露沙
   小玲
   小萍
   梅隱
   素心
   婧君
   寄山中的玉薇
   寄到鸚鵡洲
   惠娟的一封信
   寄到獄中去
   夢回
   母親
   歸來
   戰(zhàn)壕
   社戲
   恐怖
   天辛
   濤語
   緘情寄向黃泉
   狂風暴雨之夜
   我只會獨葬荒丘
   腸斷心碎淚成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