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序言
第一章 電提取離子法原理
1.1自然環(huán)境中物質賦存形態(tài)
一、物質形態(tài)
二、離子態(tài)與分子態(tài)物質的差異
1.2離子的形成和運移
一、常見礦物的溶解
二、金屬礦物形成離子的條件
三、離子的運移機制和離子暈
四、影響離子運移的因素
1.3一些基本概念
一、兩類導體
二、電極電位
三、離子淌度
四、電解
五、極限電流密度
六、離子的放電順序及共同放電
1.4涉及方法技術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點電源電流場的特征
二、人工點電源場作用下離子的遷移速度和提取半徑
三、關于人為離子化問題
四、堿化現(xiàn)象的產生及其后果
五、接地電阻
1.5兩種提取手段
一、原理
二、電解法
三、濃縮法
四、應用
第二章 儀器設備和方法技術
2.1儀器設備
一、供電系統(tǒng)
二、電極
三、導線
四、其他輔助設備和材料
2.2野外工作方法
一、野外工作布置
二、供電
三、收工電流的測量
四、采樣與樣品測試
五、分子態(tài)物質干擾和污染
2.3幾種新的方法手段
一、屏蔽電極法
二、井中電提取離子法
三、無源提取法(電極電位提取法)
四 離子選擇測定法
2.4關于相對勘探深度
一、電極距與相對勘探深度
二、提取半徑與相對勘探深度的關系
三、影響相對勘探深度的因素
四、加大相對勘探深度的措施
第三章 地質效果和應用實例
3.1方法有效性和獨特效果的分析
一、有效性的理論依據(jù)
二、能取得獨特效果的原因
3.2實例
一、方法有效性的實例
二、方法的獨特效果實例
三、合理使用電提取離子法和綜合應用的實例
四、電提取離子法也有局限性的實例
第四章 成果分析和解釋
4.1影響異常強度的因素
一、離子運移機制對異常強度的影響
二、礦體因素
三、環(huán)境因素
四、人為因素
4.2可靠異常的指標和礦與非礦異常的區(qū)分
一、可靠異常的指標
二、礦與非礦異常的區(qū)分
4.3影響提取量曲線形態(tài)的因素
一、礦體產狀對曲線形態(tài)的影響
二、離子運移機制的影響
三、圍巖離子通道發(fā)育程度不均勻的影響
四、地形傾斜
五、測線與礦體走向斜交
六、人為因素
4.4有關礦體產狀要素的判斷
一、判斷礦體埋深大小的方法
二、礦體傾向的判斷
三、礦體位置與異常的對應關系
四、礦體規(guī)模的判斷
結束語——前景展望
一、加強理論研究
二、改進方法技術
三、擴大應用范圍
四、區(qū)分貧、富礦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