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源遠流長,語言精煉、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句式整齊。作品的精煉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往往短短幾行、幾十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了深厚的情感,勾畫出鮮明的畫面,而且含蘊無窮、意味深長。韻律節(jié)奏瑯瑯上口,抑揚頓挫,便于誦讀和記憶,因而廣泛流傳。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的黃金時代,唐朝創(chuàng)作繁榮,名家輩出,流派眾多,風采各異,各種詩體均臻于完備,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風貌。唐詩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峰巔,是一代文學的標志。清人彭定求等所編《全唐詩》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詩人的48900多首詩歌。唐詩意象的選擇、攝取極為廣泛,舉凡社會生活、人物內心世界無不涉及,真實記錄了有唐一代的社會史實,表達了不同階層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詩以其意象的組合、意境的開拓,創(chuàng)造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審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難以逾越的藝術成就。但是讓我們的孩子接觸古代的經典,也不能一古腦強塞給他們,必須加以篩選。近現(xiàn)代學者已經做過許多篩選和解釋的工作,在古代的經典與今日的兒童之間搭建了很好的橋梁。今天,讀整本的《論語》,不如讀李長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讀整本的《孟子》,不如讀沈蘅仲先生注析的《孟子菁華》;讀清人蘅塘退士編的《唐詩三百首》,遠遠不如讀近人馬茂元先生的《新編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