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這次爭論?我認為是大好事。首先,文藝界已經沉寂了很久了,思想應該活躍,問題應該爭論,長期的沉寂對理論的發(fā)展和文藝的繁榮并不是好事。其次,我認為討論或爭論是深化問題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實質上爭論的雙方是互為前提和互相補充的,爭論的雙方誰也離不了誰,而又誰也需要誰,這是客觀事實。一個問題的爭論,使我們很快地多讀了不少書,讀懂了不少書,所以,爭論也是鞭策我們讀書的一種動力。爭論的問題要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一是要靠知識,二是要靠事實(文獻資料和地下實物)。這就需要認真讀書和認真調查,所以爭論又是督促我們做認真的調查工作的一種動力。關于曹雪芹墓石的爭論,現在還只是開始,離開得出正確的結論,還需要有一段時間。當然正確的意見只能有一種:墓石是真的,或者墓石是假的。這兩種意見不是都已經出來了嗎?怎么說“還需要有一段時間”呢?因為結論只能有一個,不能有兩個。所以爭論的雙方必須有一方被完全駁倒或基本駁倒,才能產生結論。任何一方永遠爭論到底,只能是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不能說明它是否正確。曹雪芹墓石真?zhèn)螁栴}的爭論,將是長期性的,除非又有新的可信的材料出現。就這塊墓石本身而言,已經有出土以來全過程的證明人,已經有大量文獻資料的依據,已經有國家級的文物鑒定專家的鑒定,已經有好多位著名紅學家和曹雪芹家世研究專家的科學論證,它的歷史真實性和可信性,已經無需其他旁證了。但要使廣大的關心者完全放心,要使懷疑者和否定論者無可懷疑和不能否定,則新的實物的旁證還是必要的,但這是一個未知數,不是想有就有的,因此墓石真?zhèn)沃疇?,必將較長時期地爭論下去,但這仍然是好事而絲毫也不是壞事。我是墓石的堅信不疑者,但我尊重不同的意見,尊重懷疑的意見和反對的意見,如前所述,我的意見是依靠了他們的意見而存在的;同樣他們的意見,也離不開我的意見以及和我抱同一觀點的意見,所以我們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就觀點來說是互相對立的,就文章來說,是互相依存的。由于這個原因,我對不同的意見,真誠地尊重和珍惜。所以爭論的雙方,既是論敵更是論友。論敵是觀點問題,論友是人際關系問題。昔東坡與荊公之爭,不謂不激烈,而終無妨于他們相互的尊重,而其后東坡乃有“悔不從公十年遲”之嘆,古賢襟懷,可以風世。\t